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05,(8):108-108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表示,经过26年的改革实践,中国已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竞争政策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竞争政策与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由刚性向弹性转变.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四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外汇资源短缺,中国一直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沿着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培育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序地由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转变。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管理体制。建国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宝明 《国际贸易》1995,(11):44-45
1978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前,中国煤炭工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煤炭工业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方针,为外商创造广阔的投资领域和良好的投资环  相似文献   

6.
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在进一步开放中维护产业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成功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宏伟的目标,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张京城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就业模式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旧体制的磨擦中,原本存在着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人口的就业问题遇到了...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如何科学地转变自身职能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科学、合理地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入手,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总结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l,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坚持的三大理念及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万丙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一...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如目的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趋向如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怎样影响人的主体性发展?对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了主体的范围和主体的自主权在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大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理论争鸣赵一新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90年代进行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共50条,有学者评论,此前的15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水平。《决定》的产生,为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提供了成套框架,为此后10年改革开放建立了基础思路。然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毕竟是一件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实际转轨操作中不能不存在许多摸石头过河的探索和实践。因此,10年之后,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随着市场经济从建立到完善,中国社会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 有效执行 使反垄断法成为刚性的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把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合同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和反垄断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的通过,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重要标志。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品畅销世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高兴的。中国反垄断法内容非常全面,包括适用范围、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以及禁止行政垄断等,既反映了市场经济规律,体现  相似文献   

15.
甘子玉 《国际贸易》1995,(11):6-6,8
“八五”期间(1991—1995年),中国加快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的格局。1991—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11.7%,预计到今年末国民生产总值将提前5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现在,中国正在抓紧制定“九五”计划(1996—2000年)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初步设想,“九五”的  相似文献   

16.
长工 《四川物价》2004,(12):50-50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的《中国价格管理研究——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一书,是刘学敏教授、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充的著作。本书立足于中国,分析了中国价格管理的嬗变过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价格管理问题,用新的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价格管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11,(7):164-164
上海广告行业开展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的足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见证。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对激励我们意气风发地投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聚精会神地推进“科学发展、转变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伴随着消费品市场的飞  相似文献   

19.
供销合作社走向现代化的探索白仲尧,严克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并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关键措施。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如何实现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现在已将近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但处于世界之交的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个化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做到让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