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加大,促进了电网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业也随之加强。我国的电力设备监造行业是电力发展的产物,经过多年来的摸索,电力设备监造行业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电力设备制造标准也随之不断完善。虽然如此,电力设备也出现过多发、常见、重复性的质量问题,总结其原因,除制造厂产品设计、原材料质量、加工组装工艺、监测手段等原因外,有些产品质量缺陷也与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监造管理不够规范、监造不到位有一定的关联,例如:由于监造管理标准不精细、监造人员素质不高、监造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处理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异常。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快电力建设中设备监造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电力设备监造的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电力设备监造队伍的作用,促进电力设备监造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电力设备监造行业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健 《民营科技》2012,(11):239+238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智能电网的建设涵盖发、输、变、配、用等环节,需要大量电力设备。简要分析了各环节中智能电力设备发展的特点,同时提出我国智能电力设备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孙涛 《数据》2009,(12):38-39
不久前,笔者陪同北京市统计局于秀琴副局长到房山区重点制造业企业——北京电力设备总厂进行了调研。可以说,调研结果远远超出预期,让我们频生"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的感慨。当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制造业企业造成普遍冲击时,该企业果断调整经营策略,从危机当中寻找发展机遇,更多地依靠自身走出了困境,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感慨之余,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力设备的用户监造从无到有.从规范化走向商业化.协同制造厂解决了诸多电力设备的常见性、多发性、重复性的质量问题,从而促进了制造厂把好合同产品出厂前的质量关.取得了电力设备前半生的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制造业企业需适应新形势,建立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适应经营管理需要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以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为例,阐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振武 《民营科技》2013,(12):87-87
在我国每天的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电能,电能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源。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的稳定供给。而电力设备又是保证电能安全生产和稳定供给的重要设备。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设备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其稳定的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所以为了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做好电力设备日常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对电力设备检修进行了简述,对电力检修和维护工作的现状及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如何提高电力设备检修及维护工作的质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量,一定要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在电力系统中,要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要加强管理提升供电质量。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继电保护等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继电、配电和送电的重要基础设施,他们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及时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消除其安全隐患,针对当前我国电力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基于此,文章简要探讨了电力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建新 《数据》2010,(6):38-39
坐落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良乡的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始建于1952年,隶属中国华北电力集团。这家机械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副总经济师吕文华.从一个普通统计员做到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岗位,她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见证了统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吕文华对统计又有怎样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更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更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汝霞  马艳华 《价值工程》2010,29(35):30-31
虽然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始终以高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二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较为明显,其中之一就在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本文在环境制约下研究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问题,以湖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时代的重要转型期,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发展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中十分重要的行业。存货采购的可追溯性对于该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文中以轨道交通制造为前提背景,在国内外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制造业存货采购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对其存货的特点、可追溯性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轨道交通制造业可追溯性的实施与实现做出分析,希望能通过文中的分析,对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可追溯性的发展做出绵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型制造业实施敏捷制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进红 《价值工程》2005,24(1):75-77
通过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业实施敏捷制造生产方式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中小型制造业很有必要实施敏捷制造,提出了一种基于CIMS面向敏捷制造的两步走的实施战略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Backshoring – the m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from locations abroad back to the home country – has gained some attention in policy discussions and in academ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resents empirical evidence on backshoring from a large sample of European manufacturing firm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backshoring is still uncommon among European firms. Around 4% of all firms in our sample have moved production back to the home country between 2013 and mid-2015. The most frequent reasons for backshoring are the loss of flexibility, a lack in quality of the goods produced abroad, and unemployed capacities at home. Flexibility and quality concerns are, in particular, relevant for firms that move production back from Asian countries. Backshoring is most likely for manufacturers of final products and in high-technology sectors, in particular in electric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石春生  孟大鹏 《价值工程》2010,29(13):27-29
以系统观为视角审视核电装备制造业的供求合作与供应风险,描述双方供求合作系统构建、运行及消亡阶段的关键路径及供应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依托于政府及核电装备制造业两个角度,提出供应风险的防范及控制策略,进一步运用博弈论及经济数学的方法建立供应风险的控制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运行机理,选取BBC模型、Malmquist指数作为运行效率测度模型,结合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面板数据对其运行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8—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整体运行效率以平均每年8.7%的速度递增;从地区角度看,创新网络运行效率呈“东—中—西”阶梯差异态势,但差异态势逐年缩小;从省份角度看,全国26个省份运行效率存在异质性,大体可分为第一、二、三、四梯队;技术水平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作用要大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贡献;技术研发阶段效率低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两阶段存在脱节现象。创新网络是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省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状况,实施差异化政策组合,以提升运行效率;注重研发技术市场化,以提升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秋华  陈洁 《企业经济》2012,(4):136-138
采用SWOT分析法,结合江苏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的特点,全面分析江苏风电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结果表明:江苏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风能资源丰富,产业链齐全;劣势在于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无序,风电区域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江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将迎来能源结构调整、提倡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机遇,但同时,也将遇到风电并网技术薄弱、施工质量差以及风电设备价格高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崔华华  任敏敏 《价值工程》2012,31(30):25-27
运用DEA和Granger检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创新动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多数行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来自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技术进步效应低下。文章分析了各子行业优势、劣势,并对其创新资源配置给出了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志海 《价值工程》2005,24(10):1-3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们国家是否能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结构安排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和过度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本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直接阻碍我国经济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大勇 《价值工程》2012,31(16):150-151
随着新一轮经济改革和发展周期的形成,作为陕西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和机遇,研究和认识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将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中7大行业的产业竞争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探求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