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丹 《魅力中国》2009,(22):170-170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恶搞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分析作为亚文化的恶搞现象如何依附于主流文化生存。恶搞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形式对事件的深度意义进行拆解,通过调侃和嘲弄的方法得到大众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陈如敏 《理论观察》2007,(3):160-161
"恶搞"从一种个人化的行为,经由网络媒体大量复制传播,逐渐演变为一种亚文化。如今,当这种文化现象嵌入了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时,公众开始意识到毫无底线的"网络恶搞"无疑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恶搞",受众应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树立规范的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本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盛行的恶搞文化。从外在的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和内在的心理需求、抵抗的快感几个方面,重点以约翰费斯克关于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抵抗式特点的观点为依据分析了网络上恶搞文化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网络恶搞这种后现代颠覆性审美表象的分析,捕捉其颠覆传统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审美特性及其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美学表象,为今后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许民彤 《中国西部》2012,(12):108-109
这几年来,我们的文化学术思想界,曾经有过以"恶搞"、"颠覆"先贤哲人为标志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泛滥。现在,不论怎样认为"杜甫很忙"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娱乐心理,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仍然无法不想到把这样的"恶搞"、"轻薄"文化经典人物的事件,与这种潮流的影响联系起来看待。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恶搞文化呈现为一个双重悖论的文化集合。它一方面闪现着充满智慧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又消解了喜剧精神本身的主体性,而导致不知所终的“播撒”。再者,它一边以戏拟反讽的方式进行图文声像的狂欢,一边又放弃了戏拟中追求塑造另一个形象或世界的精神维度,而无度地挑衅着民族、道德的底线,因而时下的恶搞文化不能最终成为一种肯定性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欧美,恶搞名人是一项颇受欢迎的产业,包括对名人姓名、肖像、行为方式、言论等的调侃、放大甚至移花接木,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这不仅从法律上显著缩小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利.而且也促使名人被迫对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的恶搞报以宽容。  相似文献   

8.
网络恶搞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娱乐方式之一,它具有调节情绪、宣泄情感、表达思想,针砭时弊的积极一面,形成了一种时代特有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尊重大学生的接受习惯,积极利用整合这一网络资源,根据具体教学目的适当引入网络恶搞资源,充分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优势,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09,(37):40-40
经济“被恶搞”,多哈回合谈判重启,俄罗斯成为最大石油出口国  相似文献   

10.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周刊》2009,(37):40-40
经济“被恶搞”,多哈回合谈判重启,俄罗斯成为最大石油出口国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3,(4):71-71
恶搞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Twitter账户,以"Miguel Bloombi to"的名义给75000多名粉丝用西班牙语提供了一些出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与生俱来带有娱乐性。当前,网络娱乐化已经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如网络娱乐选秀、网络恶搞等,但当网络将其"肆无忌惮"的娱乐触角伸向了一向以严谨而立世的教育领域时,就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相似文献   

13.
拍案说法     
《中国经济信息》2007,(6):10-11
事、企“养老金不公平”;明星遭网络游戏恶搞难以维权;“流氓软件”成被告;“证券死刑第一案”争论激烈;当当网惹上了“姓名权官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人肉”搜索的伦理是与非,分析了网络恶搞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现象,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策略。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共境”和“共语”,提高网络监控技术水平,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执行法律法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仿佛是一种约定,又或者是一种潮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一种借助“恶搞”形式作为品牌传播的营销方式正在渗透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沉默是金     
沉默意味着什么?沉默在中国特定的情势下就是韬光养晦——案例一:据2006年2月12日新浪娱乐:网上恶搞《无极》的视频短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显然已经让  相似文献   

17.
封面竞标     
《中国西部》2006,(9):119-119
1号候选封面诸葛亮坐像设计师自述:在民间,诸葛亮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三国文化的代表。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图片庄重,形象丰满,装饰性强。主编评语:画面色调和谐、饱满,人物形象也体现得很完美,只是内涵单薄了一些.气势不够,未能展现三国恢弘的历史画卷。2号候选封面美眉版关公设计师自述:三国是世界的,也是艺术和娱乐的。风靡世界的三国游戏就是最好的诠释。人们从各种角度,用不同形式享受着三国,传播着三国。本设计虽利用了恶搞,但那是善意的恶搞,因为三国游戏毕竟代表着一种新的三国文化现象。此画面唯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8.
“Oppa Gangnam Style!”今年下半年横空出世,凭借搞笑的骑马舞步和朗朗上口的节奏一炮走红的“神曲”《江南Style》,可以说征服了全球各色人种。关于这首歌曲的各种演绎版本不断涌现,各种恶搞视频被传到网上,且点击量均超万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可以说是"山寨风"席卷全国之年,从山寨电影到山寨话剧、山寨音乐以及年底出现的"山寨春晚",这一系列的"山寨风"形成的一种潮流文化现象,给中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黄春梅 《发展》2012,(11):109-109
近年来,以满足老百姓通俗文化消费的娱乐节目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趋势,特别是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同时,一大批毫无史实依据、胡编乱造的电视剧,被冠以所谓的"穿越"剧、"戏说"剧、恶搞剧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充斥着整个银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