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肇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时肇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空气质量居全省之末,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环境危机,美国环境保护先锋梭罗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精神生活以及简单生活的生态思想给了肇庆人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是其思想精髓,尊重差异、包容和合、永续发展是其时代价值。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与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遵循"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和合文化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3.
孔子义利观是"尚义"的,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包括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以生利""义以为上""义利统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阿里巴巴为例,论述了孔子义利观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荒野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它彰显荒野的多重价值,反思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此乃当代生态哲学的内容和生态文化构建的力量。中国的荒野思想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存在于西方生态哲学思潮和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之中,这是当代世界生态话语构建中的东方之声。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对话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二者的交汇与融合,而且丰富了中西荒野思想。  相似文献   

5.
《管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内容丰富且逻辑严整,它基于对现实人性的体察,指出人们只有借助"以心知道""自省其过""谨禁微邪"等修养路径,方可成就"因物之性""因时而变""无私公正"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6.
约翰·斯坦贝克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创作了经典的著作《愤怒的葡萄》。通过环境描写和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及父权制体系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作者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的这一思想对当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女性权益,构建和谐发展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目的在于梳理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展脉络,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经历了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制度呼吁与尝试、生态纵向补偿机制构建、多元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动力由外生驱动向内生驱动转变;生态补偿覆盖范围得到拓展、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机制模式逐渐完善,成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中国政府引导的纵向生态补偿机制相对完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国际合作机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为政府部门相关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引导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督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内蕴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仁治""德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无为而治"和"非战"的思想,以及庄子"人道"与"天道"相统一的思想,是道家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非攻""尚贤"则是墨家学派治国思想的精华。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的修身思想是立足于"诚"的多重维度阐释下,从宇宙本源的角度、人性论的角度、人生境界的角度、修养方法的角度等四个方面,阐释周敦颐修身思想的哲学依据。文章通过对"诚"与"圣"的辨析,从心性之学与内圣外王两个维度论证"圣"为修身的哲学境界。周敦颐认为"几"是人心之中最原初的动机,把"几"作为修身的哲学途径,从"几"处在善恶之间的微妙之处入手,提出了"思""慎动""学""师友"等四种具体的修身途径。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出发,近期西部大应主要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其主要思路是设计西部地区空间布局的点轴系统;以此为基础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制造业竞争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重庆制造业内部28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