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发技术赶超的方式有很多,按照参与创新活动主体的行为不同,可以把创新选择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作用于技术赶超的机理不一,但都是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技术赶超理论没有将其微观基础考虑进来,忽略了后发赶超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能力。在扩展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证实了,要素禀赋决定了技术能力,而两者又共同作用于技术赶超的方式,进而发现要素禀赋的演变决定了技术能力和赶超方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烟台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烟台现有生产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对烟台产业发展提出了看法,认为:创造竞争优势并不等于放弃原有的比较优势;应抓住日韩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应注重产业的协同作用,发挥城市群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3.
1992—2011年间,我国区域内的差距是扩大的,而区域间的差距是缩小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呈收敛趋势。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干预的制度环境,然后是资本投入。而人力资本的影响又超过了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二者的大小又要受到行业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的影响。由于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不同,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特征:关联效应低、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扩散倾向不强,产业扩散大多发生在经济条件类似的地区之间;关联效应高、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地区粘性最强,通常发生低端工序转移式扩散,并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连续性;关联效应高、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较多表现为产业链的整体迁移,通常会跨越一定的空间维度;关联效应低、劳动密集度高产业的扩散倾向最强,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跳跃性,最有可能发生跨省区的产业迁移。各级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扩散特征,增加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与工业企业数据,从地区、制造业行业视角分析了国内价值链、产品间关联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分工地位不利于升级能力的提升;产品间关联度可以强化嵌入水平的正向效应,弱化并弥补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将产品间关联、嵌入水平和分工地位分别作为门限变量,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其中必然存在着主导性的因素,鉴于我国出口结构和出口模式的现状,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禀赋的角度来找出了主导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因素,然后进一步从要素积累和要素在产业间配置的角度就如何提高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资源禀赋型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受到资源禀赋的双重影响。资源禀赋既可能通过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需求优势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可能通过掩盖资源错配后果、弱化创新动力而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双向影响投射到理论演化层面,既有源远流长的禀赋优势理论,又有发人深省的资源诅咒假说。本文在梳理资源禀赋相关理论的演化基础上,厘清资源禀赋对于产业发展双向影响的基本机理,然后以植物油加工业为例,对资源禀赋对于资源禀赋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研究结论讨论有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资源禀赋优势论与诅咒论做出实证回应。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资金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都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农户资源禀赋的不同,这种影响作用也将有所不同.其中,土地流转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刺激作用依赖于农户土地禀赋和权属;资金流动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刺激作用依赖于农户的资本存量与技术门槛;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技术采纳的限制作用则依赖于农户的劳动力禀赋.因此,在推动农业要素流动的同时要规范并提高土地流转期限、增加向中小农户的金融供给以及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外资来源国视角,强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基于2005-2018年中国OFDI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重点探究要素禀赋结构对中国OFDI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OFDI在整体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禀赋结构是中国OFDI影响沿线国家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中国OFDI主要通过增强技术进步效应和生产规模效应对沿线国家生产率产生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OFDI对较落后沿线国家表现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效应,而对较发达沿线国家表现为劳动力"防御性创新"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企业OFDI对沿线国家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率提升效应主要表现在"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且主要源于绿地投资模式和广延边际效应,同时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集中于资本禀赋相近和技术禀赋差异较大的沿线国家.机制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资本要素配置效应等中介机制,推动沿线国家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特色食饮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一简要概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西藏高原特色食饮品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要素禀赋对西藏高原特色食饮品产业的影响作用日益加强,最后结合西藏高原特色食饮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技术的变化不但可以实现要素的节约,还可以带来要素的替代,它是一国长期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像我国这样希望改变本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技术进步寻求长期的动态比较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来源方式,对我国在利用科技进步推动出口制成品比较优势方面提出了方向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业技术能力研究范式为基础,解析了影响后进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的关键变量——产业技术模式特征,疏理了融合产业技术学习过程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产业面临的环境变迁以及在过去的技术追赶中取得的经验,根据不同制造产业各自相异的产业技术模式特征,提出了典型中国制造产业未来技术追赶的差别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产业选择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脉络:1978-2004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2004年,我国学术界20余年产业选择理论研究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把西方产业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吸收国外产业选择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产业选择的合理思路。对这20余年产业选择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表明,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技术选择、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行为逻辑入手,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指出,基于不同资源禀赋结构的技术选择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而制度的激励结构转变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来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具有高增长、高增值、高技术含量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高地,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国内部分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以及深入剖析深圳市罗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及困难,有利于提出促进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济南与其他城市服务业的进行比较,从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SWOT分析)来对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分析,建议济南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人才;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优化服务,建立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工作的综合协调;制订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文章在评述国内外各种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市场适应性等特征。产业结构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和产业结构国际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研究——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首先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禀赋对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方向,提出能源要素越丰裕、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越匮乏,则能源相对价格越低,从而能源强度越高的理论命题;然后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检验,证实了命题的真实性。这一结论对于当前与未来全国推进与落实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