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征。以1993年为例,全国8万多户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32612.86亿元,实现税金1637.44亿元,利润817.26亿元,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6%、70.5%、51%,其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60%。同时,国有企业还在支柱产业或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科研和开发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1994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国国有工业企  相似文献   

2.
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重点行业改革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一批企业通过“三改一加强”实现了减亏增盈。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统计数据,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4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多个工业行业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在总结传统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测度产能利用率的新方法:经SFA调整的DEA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弥补DEA法的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忽略。然后,利用这种新方法测度了2006—2016年不同所有制下我国工业中34种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无论是工业整体,还是在34个工业行业中,国有控股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私营、外资和中国港澳台资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这表明,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一种体制性产能过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了我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发现预算软约束、国家资本金占比、投资比重等显著正影响着我国的产能过剩,而出口对我国产能过剩的程度产生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国企三年改革脱困"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标志性事件对Malmquist指数分解指标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使用DEA的C2R经典模型对2007年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解和评价,发现科技人员冗余、生产设备利用率低、忽视新产品开发等问题是影响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制度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是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SBM模型和DEA-CCR模型测度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结果表明:DEA-SBM模型较好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问题,测度的工业环境效率比DEA-CCR模型测度的工业经济效率更客观、真实;我国西部工业没有达到最佳的生产前沿;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在1998—2007年逐渐缩小,但在2007—2011年有所扩大;环境污染对西部各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四省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较大,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度也较低。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转移,合理配置资源,缓解工业与环境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分行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发现两者总体上呈现收敛态势;财务效率以利润量测算的国有企业效率总是偏低的,而以当期总产出测算则表现出较大的行业差别。国有企业效率偏高的行业均是竞争性行业,垄断并没有造成国有企业技术效率的低下,而是加重了财务负担,造成财务效率低下。非国有企业更侧重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国有企业更偏向于财务效率中成本费用的节省;预算软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效率有损害。另外,企业用工人数不是负面包袱,反而正转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D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全面测度了中国工业领域各行业的利润水平及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所表现出的行业利润分布和行业利润差异,即通常意义的市场结构变量,如集中度、企业规模等因素,由于与我国特有的所有制和股权因素等掺杂在一起而丧失了预期的显著效果.因此,在市场化转轨时期,政府人为的管制以及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政策,是产生工业企业行业利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首先,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9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指数值最低,而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普遍较高。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率、市场集中度、不良贷款率、资产比和中间业务比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显著影响。最后,分别从宏观、行业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就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工业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以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工业技术效率,并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区域间工业技术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对工业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对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经历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已取得巨大进展。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比重,户数仅占11%,但销售收入占35%,实现利润占45%,上缴税金占57%。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达1.2万亿元,增长了14倍,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681.5亿元,上缴税金6822.5亿元,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超过同期集体企业利润增幅的25.2%、接近股份制企业利润增幅的35.1%,同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有30家,其中内地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这些企业全部为国有控股企业,其中有1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把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分为不同环节,运用价值链模型对1997—2005年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论显示:(1)第一环节第二环节效率都较低;(2)两个环节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不同的特点;(3)两个环节技术创新效率都表现出较大的行业差异。并通过制度性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价值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出了克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制度改革和建设重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善竞争环境,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来最终提高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价值链的整体绩效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3.
工业领域中,国有工业资本与非国有工业资本的效率差距是否会随着改革的进程得到改善关系到工业改革下一步的路径取向。本文基于工业领域2003—2011年的数据发现:(1)国有工业资本与非国有工业资本的净资本回报率差距并未随经济改革的推进而缩小。(2)越是倾向于国有企业的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而导致国有工业资本的效率落后于非国有资本。(3)在公用事业领域,私有工业的资本效率逐渐超过了外资工业;在战略性资源领域,外资工业资本的效率最高;在一般竞争领域,私有工业资本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我国工业行业中33个大中型企业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要素密集度为基准对行业进行分组,从激励性、适度性和稳定性三个维度综合测度了政府R&D资助对不同工业行业的效果,并探析了其效果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资助的激励性是以适度性和稳定性为前提的,并且具有时滞效应;政府R&D资助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激励性最强,对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激励性较弱;各行业的资助力度都没有跨过最优资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通过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与私营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分析,从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视角对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体制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规模效率要优于私营工业企业,部分区域私营工业出现规模相对过大的情况;二者的管理水平都不理想,均未能对企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发挥持续稳定的贡献作用;私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整体上要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时间序列上比后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通过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与私营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分析,从规模效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视角对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体制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规模效率要优于私营工业企业,部分区域私营工业出现规模相对过大的情况;二者的管理水平都不理想,均未能对企业经济效率的提升发挥持续稳定的贡献作用;私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整体上要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时间序列上比后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张亚云  杨文举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75-80,108
运用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成由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大部分,并运用反事实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法分析2003-2007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上有所提高,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此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较为显著;(2)工业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的扩大。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应不断加大落后行业的资本投资,并改善其技术效率、提升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面板协整的方法测度了1980~2013年中国36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测度结果表明:其一,我国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周期具有一致性;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下滑21%,政府治理尚未见成效。其二,我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与投资率长期表现出"同升同降"的协同性;2008年之后,政府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二者出现背离。其三,当前我国工业行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差异明显,产能过剩并不是全面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本文研究有助于区分我国当前产能过剩中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理解市场和政府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作用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中国各工业行业进行经济—环境效率的评价与比较,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5~2009年间中国39个工业行业进行了效率测算,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各行业间的差异。在进行超效率DEA评价的过程中,利用工业行业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的社会支付意愿之和代表环境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研究中在涉及环境排放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反映了环境问题对各工业行业不同的效率影响程度。本文根据效率评价结果,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组研究及加权评分,评价结果表明,各工业行业在经济—环境问题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虽然已有部分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多数工业行业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20.
运用差分法研究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对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确定1027家改革企业和1367家改制企业以后,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贸易开放、技术溢出、行业、地区、经营年限等因素后,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资本仍占主体的国有性质企业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创新效率的;相反,将国有企业改制成非国有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这一结论在区分样本企业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征以及所属的东中西部区域特征都较为稳健。本文结论表明,实现长期的股权激励改革方案应该成为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