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晓硕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3):45-52
动态外部性根据强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利用我国2005—2009年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的动态外部性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来源是不同的;各种动态外部性与产业产出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同地理因素下,地方保护力弱的产业更容易从竞争外部性中受益;地方保护力强、对外依存度低的产业更容易于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多样化外部性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组织形态—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集聚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知识溢出的空间有界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知识溢出的空间效应纳入到空间计量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二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之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视角,系统考察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能够对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效应对环境污染也起到降低效果;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由此,东部地区应利用先发优势促进制造业集聚向规模化、环境友好的产业集聚模式发展;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制定合理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合理发展来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拓展资产—价值模型,构建企业价值、创新投入和知识溢出的分析框架,以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研究区域内微观主体知识溢出影响产业集聚与创新的机理。研究发现:(1)专业化知识溢出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2)随地理距离衰减的专业化知识溢出使上市公司RD绩效高于未接受知识溢出的上市公司;(3)多种距离衰减模式下的知识溢出对市场价值和RD绩效的影响相差无几。研究结果支持了知识溢出促进创新,进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理论,拓展了对产业集聚、创新与知识溢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2):44-50
选取2006-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48个城市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差分GMM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有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不同程度的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抑制。随后将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是促进的,而珠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是抑制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集聚空间外部性、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了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考察融资约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近1/3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以及进行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可能性。从不同企业特征看,融资约束对不同规模、所有权以及是否出口的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概率的负向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为此,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需要加快金融体系改革,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融资环境,充分利用企业创新融资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并为企业搭建更完善的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将触及国际市场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依托于国内本土市场的经济空间集聚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进口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有效驱动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中国加入WTO所引致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会强化经济空间集聚所释放的生产率效应.经济空间集聚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还能增强企业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中汲取的生产率溢出效应.(2)完备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够直接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能通过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空间集聚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使企业获益.(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非出口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4)将经济空间集聚具体解构为三种外部性来源后发现,经济空间集聚对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引致的生产率提升的强化效应,主要是通过人物知识这三条路径来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引导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以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本文利用2005—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产业内集聚和垂直关联产业溢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在研究中,为了消除TFP估计中存在的变量内生性问题,论文采用"LP"方法进行处理。实证发现,产业内集聚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垂直关联产业溢出也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证实了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经典的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行业和区域两个不同的视角测度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均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发展极不均衡,无论从行业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来看,我国制造业主要集聚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区之间发展差异甚远。 相似文献
18.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学界对管理效率实证研究不足的现状,以2005年~ 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将样本企业分为高产品市场竞争组和低产品市场竞争组,构建企业管理效率对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持股等因素交互效应的动态反映机制面板模型,以测度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差异化情形下管理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效率会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低产品市场竞争组的企业管理成本是高产品市场竞争组企业管理成本的1.4倍,管理效率相比高产品市场竞争组企业则下降了约3/10,管理层持股可改善低产品市场竞争下企业管理效率的损失;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持股及其他变量共同决定了标准管理效率,企业实际管理效率偏离标准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对微观企业质量管理和宏观政策制定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