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55年至今,麦当劳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餐厅三万多家,金灿灿的拱门也随之遍布全球,向追逐欢乐与健康的人们敞开着,同时,这扇标志性的金色拱门也给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树立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范例。麦当劳公司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大快餐特许经营企业,它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商业动作和收益上,还表现在它体现了一种深层次的饮食文化。它不仅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饮食习惯,而且使全世界的食品行业发生了变革。“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的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运营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连锁与特许》2006,(9):52-55
自1955年至今,麦当劳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餐厅三万多家,金灿灿的拱门也随之遍布全球,向追逐欢乐与健康的人们敞开着,同时,这扇标志l生的金色拱门也给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树立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麦当劳在全球近120个国家拥有3万个分店,其中70%都是特许加盟,这些加盟店为麦当劳创造了70%的利润.然而,麦当劳1 990年进入中国时,它最先选择的并不是自己运用得驾轻就熟的特许经营模式,而是选择了合资,麦当劳当时的说法是,对投资者负责,同时环境还不成熟.10个年头过去了,麦当劳宣布,2003年将在中国全面开展特许经营.2002年6月13日的"中国特许经营大会"上,麦当劳摆开阵势迎接加盟者,计划在开展特许经营的前几年,每年在中国开设100家麦当劳餐厅.  相似文献   

4.
麦当劳在全球近120个国家拥有3万个分店,其中70%都是特许加盟,这些加盟店为麦当劳创造了70%的利润。然而,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时,它最先选择的并不是自己运用得驾轻就熟的特许经营模式,而是选择了合资,麦当劳当时的说法是,对投资者负责,同时环境还不成熟。10个年头过去了,麦当劳宣布,2003年将在中国全面开展特许经营。2002年6月13日的“中国特许经营大会”上,麦当劳摆开阵势迎接加盟者,计划在开展特许经营的前几年,每年在中国开设100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在中国真有那么大的空间吗?本着对投资  相似文献   

5.
麦当劳源于1937年犹太人曼利斯和麦克唐纳兄弟在洛杉矶的巴沙地那开创的一家小餐厅,仅生产汉堡包、奶昔和薯条。1952年,为适应其拓展经营的连锁店的需要,聘请建筑师梅斯顿为他们的连锁店作标准样式的设计。中间经过几次修改,最后产生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标识——双拱门。人们每看到这个标志,便很快地会联想到美味的汉堡和亲切的服务。今天,麦当劳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33万家连锁店,在全球126个国家拥有3万多家餐厅,全球雇员总数也高达395000人。它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在中国开设了460家麦当劳餐厅。  相似文献   

6.
《广告主》2008年12月刊2008年11月份,麦当劳在美国的同店销售增长了4.5%,全球增长了近8%。麦当劳在全球118个国家有着超过3.1万家门店,因此比其他的跨国公司更能承受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打击,并且,6年以来麦当劳新的营销哲学更使其市场适应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连锁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北京时间昨日凌晨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第三季度总营收69.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3.2亿美元下降4.6%;净利降至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9.61%。同时,麦当劳在全球开业13个月以上的餐厅营收下降了3.3%,下滑幅度远超分析师预期。业绩披露之后,麦当劳昨日股价下挫0.63%,收于91.01美元。连续三个季度净利下滑麦当劳财务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麦当劳全球的净利就开始进入下滑趋势,从第一季度的下滑5%至目前下滑30%。同店销售额也持续下降。麦当劳CEO唐·汤普森(Don Thompson)在21日  相似文献   

8.
麦当劳的业绩在美国快餐业市场排名第一,但在中国市场,却总落在肯德基后面。为了改变劣势地位,麦当劳高层决定把拓展战略的砝码压在了"得来速"汽车餐厅的快速扩充上。率先在华开出第一家汽车餐厅的肯德基当然不会示弱,前4年只开了2家,今年7月6日一天就开了两家,并且宣布2006年会在中国开出10家。两个“死对头”在另一条战线上开始了较量。“得来速”来得迅速“麦当劳得来速”是麦当劳汽车餐厅特别的名字,英文为“Drive-Thru”。从1975年第一间“麦当劳得来速”建立以来,迄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驾驶员在开车途中,不用下车就可以完成全部的…  相似文献   

9.
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和另位作者萨曼特&#183;高歇尔联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篇文章《何谓全球经理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单纯的“全球经理人”,在企业中,有三种专才共同保证全球业务的平稳运行,而他们的活动又由高层管理者加以协调。这四种人,分别是业务经理、国家经理、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合在一起构成了“全球经理人”。  相似文献   

10.
月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旗下“动感地带”(M-ZONE)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并将在全国麦当劳店内同步推出。一个是领先移动通信市场的年轻人的移动通信品牌,一个是驰名全球的快餐品牌,两个不同行业的  相似文献   

11.
《连锁与特许》2004,(1):47-47
11月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旗下“动感地带”(M-ZONE)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并将在全国麦当劳店内同步推出。一个是领先移动通信市场的年轻人的移动通信品牌,一个是驰名全球的快餐品牌,两个不同行业的强者走到了一起,这是只有  相似文献   

12.
连锁商店大家都不陌生,两家以上的商店采用相同的招牌与装潢,贩售相同的商品与服务,视觉上的一致性,是一般人对连锁商店的印象。但若从商店所有权与经营权来分析,那么可将连锁商店概分为:直营连锁与加盟连锁。 直营连锁只有一位老板,加盟连锁是一群头家共同经营一个品牌。以全球最大的加盟连锁品牌麦当劳而言,现在麦当劳在全球六大洲121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0 000家门市,其中有八成是加盟店,全球营业额约400亿美元。 台湾地区加盟连锁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时至今日约有1200家连锁企业,以土地面积与人  相似文献   

13.
白手起家、历经50年奋斗而卓然超群的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麦当劳目前在全球有1万多家分支店.大约每隔15个小时,麦当劳公司就要开一家新的分店。在119个国家里.每天都有4700多万人光顾麦当劳。  相似文献   

14.
麦当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集团,拥有超过31000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为3,000万人服务。一个如此庞大的公司,支撑其发展的就是连锁标准化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麦当劳也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麦当劳逆势销量大增《广告主》2008年12月刊2008年11月份,麦当劳在美国的同店销售增长了4.5%,全球增长了近8%。麦当劳在全球118个国家有着超过3.1万家门店,因此比其他的跨国公司更能承受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打击,并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已有68年历史的老字号饮食店"五芳斋",无可奈何地出走了,让位于"麦当劳"国际快餐城。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已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每年利润近300亿元,在北京开设的是它的第12747家分店。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面包片夹肉饼的玩意儿,怎么就能走遍  相似文献   

17.
全球最大的餐饮连锁店麦当劳,出售了其在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的1600余家经营效益不佳的餐馆前些时候,全球各大媒体陆续报道了一则消息"麦当劳公司公布,由于海外部门表现出色,第一季度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第二季度可能发生一  相似文献   

18.
颜柏龄 《商》2014,(26):179-179
在招远血案发生后,在对施暴者和邪教组织强烈谴责的同时,网络上出现了质疑:在这场血案之中麦当劳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民众的情感上来看,麦当劳在这个事件中感觉上应该有过错,应该有阻止施暴的义务,然而面对这种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餐饮场所的管理者是否有义务保障客人的安全,若有责任应当承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从法律角度分析,其涉及到的是公共场所经营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9.
《现代商业》2006,(4):55-57
在美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赛百味,但在中国,赛百味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如同样卖快餐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其实,世界快餐第一大品牌是麦当劳,紧随其后的就是赛百味.这个由一个小小的三明治店起家的快餐巨头在2004年全世界的连锁店已达到21444家,遍布全球75个国家,年营业额超过50亿美元,曾被美国某商业杂志评为全球顶尖的总经销商第一名.将赛百味引入中国,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了三明治的就是白杰夫,一个被朋友称为是“疯子“的人.……  相似文献   

20.
财富档案 克罗克缔造了全球闻名遐迩的超大型企业,将金色的麦当劳旋风刮向全美国,刮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演绎着它的传奇。从1955年开始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以经营汉堡包为主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厨房”。在某种程度上麦当劳是社会组织化的“典范”,当它席卷全球时,“麦当劳化”现象成为一种无可阻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