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的时间区间,以部分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性质与公司成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成长有较大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成长有显著的影响,与公司成长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和国有控股的角度进行,而从民营控股公司角度,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下民营控股企业的研究仍然相对缺乏。本文以股改第二、第三批民营控股企业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通性两个纬度对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民营控股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民营控股公司股权流通性的变化与公司绩效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回归模型和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样本数据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成正向影响关系,国有股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时显著降低公司绩效。研究结果为国有控股"掠夺之手"理论假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以2006年—2011年9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9—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效应这三个方面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它们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独立董事与公司工作地点不一致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效应这三个方面应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它们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独立董事与公司工作地点不一致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特征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7.
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传统方法主要以不考虑内生性的OLS实证研究为主,近年来国内学者才逐渐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内生性下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股权结构具有内生性,但无论考虑内生性与否,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都呈显著正向线性关系;与股权制衡度相比,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督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外部股东的股权制衡作用,进而减少大股东侵害行为,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8.
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是否会削弱或强化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仍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研究假设,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所筛选的4 484家上市公司2012—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为调节变量,围绕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整体上,股权集中度弱化了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对于股权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调节方向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有所弱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政府干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及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为被解释变量,并使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11个行业中挑选了9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样本总体和各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此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现阶段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不应盲目模仿英美模式无视中国的国情,过于强调股权分散。认为只有保持股权的适度集中才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是通过股权来实现的,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而导致治理机制的不同。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有股不流通、一股独大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大顽疾。按公募发行价对国有股进行缩股,是当前国有股上市流通、成功减持的必要条件,也是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只有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才能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才能保证公司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以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旅游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促进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才能保证公司治理的合理和效率,促进旅游类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形成的直接动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对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的背离,而深层动因则在于制度和政策性缺陷导致。对股权融资偏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规范、治理。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发展严重失衡。我国上市公司应协调发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并充分利用债权融资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司股权结构变动是引起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美国公司股权结构发展到机构投资者持股为主时,其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主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监控机制体系。这对我国的公司治理具有一些很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应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结构,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选取全球主要的交易所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2008年的数据建立起评价交易所竞争能力的实证模型,并预测了我国交易所争夺境外上市资源的能力。结果发现,国家风险、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信息披露制度和成本费用是影响交易所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以我国目前的情况进行预测,将有63家外国公司来我国交易所上市,最好水平会达到214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集中程度过高等原因,导致大股东通过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攫取不合理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大股东侵权行为,应当完善我国的上市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入商务管理信托机制,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差异为视角,研究了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业绩相关性问题。运用因子分析、Logistic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权特征不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偏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相同股权激励模式下,国有绝对控股上市公司与国有相对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差异为视角,研究了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业绩相关性问题。运用因子分析、Logistic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权特征不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偏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相同股权激励模式下,国有绝对控股上市公司与国有相对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