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为样本,以1978至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角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并对缩小区域差距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建  清张  燕华 《企业活力》2014,(3):57-63
不同尺度的空间经济一体化是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利益格局的?解释不同尺度空间经济一体化内在机制的分析框架表明,同时推进区域内部和外部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在内部市场分割的前提下,深化与东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中部6省间以及与东部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是此政策效果会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逐渐失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同时加强中部地区6省间合作力度,形成复合式开放策略,并将其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利益格局平衡的长期开放方针。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三省从传统的中部地区划出之后,现在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六省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则逐渐缩小,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中部塌陷”的趋势。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中部崛起已从一个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已从民间认识上升为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4.
区域的总体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推动中部地区县域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县城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县域发展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全国乡镇企业统计年报汇总及财务决算资料显示,2001年度乡镇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明显,差距进一步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就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概况及影响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作出简要对比分析,并就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差距提出建议。一、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概况(一)东部地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扩大。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8315亿元,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域经济差距,尤其是对于大国来说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我国在历史上即为一个区域经济差距比较大的国家.解放后,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国家将投资重点放在了中西部地区,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东中西部均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扩大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人民的福利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是不同步的,地区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此对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并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缩小地区差距的各种对策和思路。现综述如下:一、强调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中央政府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总指挥部,它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些学者强调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来缩小地区差距。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韦伟认为,中  相似文献   

9.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复杂和艰巨。作为一个大国,不同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距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人文资源禀赋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南、苏北工资水平区域存在差距,差距从逐年拉大发展到逐年缩小,但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缩小或消除差距,不仅要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注重苏北地区的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规定。从2005年起,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大省财政对县市财政的支持力度,指导县市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增强设区市财力,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和县域经济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县市之间的财力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必然要求,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战略机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不仅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能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动力。在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宏观战略指引下,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将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东部沿海后发地区的省域赶超战略与发展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是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即数字产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而间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据此,应以推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强化技术创新研发为抓手,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协同互动为支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缩小或消除区域发展差距.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国际经验表明,此阶段,正是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制定实施主体、种类、性质、制定依据与制定原则等若干基本理论要素进行逐一解读。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是要缩小区域之间过度的、不适当的经济差距,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避免区际过度发展差距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此外,区域经济政策还有民族、国防等特殊向度的扩展功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主体是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整个政府体系;公共性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根本属性,当然这种公共性的发挥,要有利于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市协调的破解"区域问题"的长效机制。相关的解读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乃至促进区域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差异演变新特征及未来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朱若鑫 《现代企业》2020,(3):150-151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来源主要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与城区相比,人才外流量大,农村产业竞争力和持久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从长远来看,要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