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基于技术创新而进行的合作.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通过委托大学院所开展研发或共同承担课题;大学院所成立企业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科研人员创业并充分利用大学院所的资源开展研发;企业与大学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如何依托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一直是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但从时下情况看,技术创新有多种多样模式,并且各有利弊,如果能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入手即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利将大于弊。因为,企业具有与市场联系紧密以及反应市场需求信息的特点,高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政府具有当地高校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以及制定宏观政策的功能。产学研结合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积极提倡产学研结合,多次召开主要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的产学研座谈会、洽谈会等,有的市还建立了向各工业局选派高校科技人员制度--联络员制度.本文结合1999年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现状和障碍,提出并论证了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同时,逐渐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致力向产学研合作方向发展。目前,通过与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传统生物企业生产、学习和研究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重点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加强生产与研究技术结合,探索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机制,通过企业平台建设提高技术人才实践能力,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生物技术人才的动手能力,并建议政府牵头建立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科技合作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本文探索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途径,为地方高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创新系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当前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市场企业主体拉动模式和当前国内企业发展水平还无法真正匹配,以及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等。就日本以地域共同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模式的经验而言,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把以高校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推动模式结合起来,选择区域内产学研形成联盟的创新驱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带动路径。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应从内部建立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机制,从外部建立社会机制、政策机制、调节机制,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32):176-179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情况和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现状,总结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果还表明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构建了航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崔凌霄 《物流科技》2012,(10):51-53
产学研合作使高校及时掌握企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使人才的培养更具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对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科教城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各种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提升常州科教城人才培养的效果,提高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困境,并结合我省大型企业成功的产学研案例分析,提出我省企业推进产学研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相结合--新时期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刘岗 《价值工程》2005,24(2):36-38
本文列举了我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介绍了科学研究的两种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就是对这两种模式的具体运用,并深入分析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产学研相结合的三种形式;提出了社会各界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持续发展应给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MMTT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MTT模式以高校科研团队为核心,通过科研团队(team)-教学(teach)-院系、科研团队-科研孵化器(media)-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团队-科研孵化器-科研营销(media)-企业政府等,三大系列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该模式是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与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和成立研发公司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我们发现,在监督不可行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采取组建研发团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比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但是,在监督可行的条件下,企业与大学采取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比组建研发团队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其后利用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对于专业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会计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更需要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科研教学等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等等,本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生和高校专任教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都有显著的作用,但高校教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贡献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科技园能有效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4):247-249
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本文分析校企合作经验教训,以及经济新常态下校企深度合作机遇,并结合多年产学研合作实践,探讨校企深度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一种模式,能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湖北医药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地方医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产学研合作是实现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从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外许多著名的高科技产业的兴起都是与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的,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高科技产业崛起,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与波士顿高技术企业的兴起。这些都是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典范。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既是独立学院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又是企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独立学院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然后对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从中找出所存在的四点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为独立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当前大学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学研"相结合是当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这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以及教科研单位相结合的方式,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高校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及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课改,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始终是以就业为导向。本文首先论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就业趋势;其次探讨如何有效的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带动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秋秋  沈艳秋 《价值工程》2010,29(29):176-178
教育、科研、产业三者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地区经济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可对涉及产学研合作教育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教育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