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5,(12):201-202
2005年10月27日,《广告大观(理论版)》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广告学系主任陈刚教授、《广告大观》杂志总编陈徐彬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马谋超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及著名广告人高峻,邓广槠、孟繁韶等共同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13,(12):38-41
十年磨一剑,《广告大观》杂志公开发行已经走过了十载春秋,但相较于广告行业的前景与未来,十年,仅仅只是《广告大观》杂志深耕行业、抽发新绿,见证中国广告业不断成熟丰硕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陈徐彬 《广告大观》2013,(12):36-37
十年,对大干世界来说只是电光一瞬,对孩子来说是呀呀学语、初具意识,而对一份杂志来说,则是脱去青涩,走向成熟。在《广告大观》杂志公开发行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这段历程,也仅仅觉得是对媒体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董婧  祝帅 《广告大观》2010,(11):39-46
《广告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广告大观》杂志社于2005年共同创办的中国第一本广告学术期刊。2010年10月10日,"广告研究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暨《广告研究》创刊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广告主协会执行会长段瑞春,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副院长喻国明,央视市场研究CTR副总裁田涛,《广告大观》总编陈徐彬,《广告研究》主编沈虹等50余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党委书记冯支越、副院长程曼丽,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萧群代表主办方出席。研讨会由《广告研究》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主持。徐泓常务副院长、段瑞春执行会长、萧群副部长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著名整合营销传播学家舒尔茨分别在开幕式中致辞。来自22所高校的广告学研究的学者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广告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广告研究》五年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旗戟 《广告大观》2014,(12):117-117
西元2011.11.06,APEC成员国会于帝都,湛蓝,微冷。 虎啸奖创始人、执行主席,《广告大观》杂志社发行人兼总编辑陈徐彬,在微信群里发布言论,称在下午四点有重要事情发布,一时间基友们猜测纷纷,调侃之、戏耍之有些热闹,应了中央"热情但不纷乱"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黄升民 《广告大观》2006,(9S):22-26
2006年7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广告趋势论坛暨《广告大观》杂志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南京成功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的媒体趋势下的广告运动模式创新”,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传统媒体和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网络新媒体一起亮相南京,并展开激烈讨论,处处迸发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7.
老贾谈EFFIE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4,(1):142-143
《广告大观》是一份广告实效传播专业期刊。EFFIE将是一个以广告实效为评奖标准的专业奖项。对“实效”的共同追求,使《广告大观》与EFFIE装注定会碰撞出火花,而“老贾谈EFFIE”专兰,就是《大观》与EFFIE最重要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广告大观》2006,(6S):152-152
由陈徐彬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大观》系列丛书,近期推出了系列之二——《城市电视媒体经营与策划》。该书由芜湖广电广告中心策划部主任陈接峰所著,他提出“城市电视媒体到了该有自己声音的竞争阶段了”。此书的写作,虽然无意于成为一本研究城市电视媒体的专著.但在许多问题的探讨和实证上.都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求理论上的完整,但是“卡位”颇为准确.对城市电视媒体传播价值。传播模式,策划模式的认识也很到位。  相似文献   

9.
《广告大观》2007,(6S):76-78
雅智传播机构前身为江苏雅智广告有限公司.于2004年将江苏雅智广告有限公司.南京雅泰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朝南影视公司合并为雅智传播机构。作品为《广告大观》.《国际广告》.《艺术与设计》、《包装与设计》.《海平面》、《新平面》等杂志刊登.并为广东省美术馆,日本富山美术馆.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慕尼黑博物馆.澳门文化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相似文献   

10.
《广告大观(综合版)》在去年第八期杂志,针对中国广告行业协会的职能变革做了一期专题讨论,此举在广告圈迅速引起了广泛响应,很多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的交流中对那组专题文章的观点给予了支持。为什么业内对实行了几十年的行业协会制度发出质疑,我想这当然不仅仅是中广协的问题,而是中国广告业新世纪整体疑惑的爆发,但行业协会确实是处于聚讼之处。  相似文献   

11.
郑斌 《广告大观》2007,(7S):59-60
我观察到中国广告趋势论坛的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新媒体和网络媒体在论坛中占到50%。以前类似于这样的论坛,网络媒体都是在分会场,或者只有1/4的时间,这可能意味着网络新媒体已经开始半分天下。在这个论坛当中汇聚了重要的各方参与者,有北京大学、强势媒体央视、江苏广电总台,还有业界著名的研究杂志《广告大观》,这一切意味着广告的质量越来越提升。  相似文献   

12.
背景:5月13日晚上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广告大观》杂志在南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品牌传播进入听觉时代”的沙龙活动,carl-Frank Westermann教授做了“声音品牌塑造”的专题讲座,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分院的教授们也就声音品牌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沙龙由《广告大观》的创始人韩文根先生主持,在宁大型德企的公关部、在宁知名的广告公司和高校广告系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烈。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8,(1):144
2004—2005年,广州广告人格雷想办一本广告杂志,找上了当时的热血广告青年阿三和郑晓燕,这本杂志的名字都想好了:《拍案》。可惜的是,对于这本杂志的想法可能太大太多,《拍案》最终没有办起来,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4.
刘琴  王钧 《广告导报》2006,(10):121-122
在中国现有的8千多种期刊中,文摘期刊就占有200多种,其中尤以综合类文摘期刊居多。然而相对于期刊量的优势,文摘期刊的广告经营发展相当滞后,几近空白,除了《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几家知名品牌有广告收入的存在,绝大部分期刊难觅广告踪影。发行当道,品牌杂志“生产”不出品牌广告是文摘期刊市场不可争辩的事实。巨大的市场反差与空白提供了我们思考、研究的空间,为此,我们将围绕广告经营所涉及的各个利益点:读者、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媒介本身入手。探析文摘期刊(特指综合类文摘)在经营中广告缺失的原因,希冀推动期刊经营回归广告本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10,(11):60-61
中国广告:您与《中国广告》杂志有着怎样的渊源?您还记得您在《中国广告》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第一次合作吗? 叶茂中:1983年,我上中学时第一次读《中国广告》杂志,当时我在文化馆学画,文化馆下属有一个负责专门绘制路牌的广告服务部,当时,广告服务部订阅了《中国广告》杂志。我犹记得当时的杂志很薄,彩页很少,主要偏重包装、装潢、海报等在当时比较有市场需求的美术设计类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接到《广告大观》品牌策略栏目约稿函——"一论《阿凡达》:一场广告主‘缺位’的营销盛宴"的时候,我刚好看完电影《孔子》。《阿凡达》看完后的第四天,时间刚准备好了,约稿函就来了,好多事情就是这么巧。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导报博客     
《广告导报》2006,(8):158-158
《广告导报》官方博客开通近一个月来,获得行业朋友及各界喜爱广告的朋友一致欢迎,至今点击量已逼近40万。同时,《广告导报》在新浪博客圈主持开通“中国广告圈”,甫一开通,即获得诸多行业资深人士的大力支持。张小平、梁荣志、叶茂中、李光斗等均在第一时间加入博客圈。“中国广告圈”成员已接近400,每天有数十位博友申请加盟,是现今国内最大的广告博客圈。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粗糙阅读的时代,人们还会去认真地品味一本杂志吗?但如果你做了,一定会有所感悟。每期杂志的重点选题,事实上透露着这期杂志的专业与编辑逻辑。本期《中国广告》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7,(5):136-136
2007年4月,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向全国新闻学专业推荐的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中国广告》和《现代广告》作为广告类杂志首次入选。这两本杂志的学术含量和水准赢得了指导委员会委员们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发来一封约稿函,想让我写写“论道·竹叶青”.并称“无论市场运作、品牌包装、行业启示抑或文化影响.或褒或贬成一家之言,我们一概欢迎。”看到了“或褒或贬,一概欢迎”几个字笔者就放心了,尤其是看到了那个“贬”字.更是不由大喜,知道《广告大观》不是在为“论道·竹叶青”做软广告.而是公正讨论.真正想为一个品牌提一些建议,笔者也就欣然以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