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颖 《时代经贸》2010,(16):218-219
近年来,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显著提高,但各省之间人力资本存量差距较大。因此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一轮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给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宋鑫陶 《商周刊》2011,(2):49-50
从落后到一流、从追赶到领跑、从量变到质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南车四方11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应该借鉴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保障长株潭地区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研究不足,而解决长株潭试验区法制不健全就需要借鉴国际国内区域法制合作模式以完善区域内"两型"法制建设。完善长株潭地区法制配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以省级立法为主,制定适用于"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地方性主干法规:其次,建立区域合作法律机制和区域法律冲突救济法律机制;再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的授权,确定长株潭先行先试权的边界;最后,完善清理现有政策法规冲突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绿色设计倡导消费减量、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对于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两型社会"实质,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和谐环境、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为发展理念,才能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尖锐,全球气候变暖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2007年,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体现"两型"社会精髓的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就成为了解决全球变暖的最佳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最好途径,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长株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资源系统是一个由城市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在总结两型社会城市资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该系统的评价原则,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城市资源分为3大类9个亚类30个评价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了具体的定性或定量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建立的城市资源系统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经济问题》2006,(7):F0004
晋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九五”以来.全市投资总额达555亿多元。占到建市以来投资总额的84.5%。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及公益设施的全面建设.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对外开放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十一五”期间.全市将以科技提升为前提.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艺术创新为动力,努力向经济强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林城市、中国重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9.
《经济》2008,(10)
去年底,国家批复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近一年来,武汉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为其它城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陶新 《技术经济》2010,29(2):115-119
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思想,本文构建了适合于测度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不足是其软肋。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方案之中的创新“九大体制机制”涉及武汉城市圈未来“两型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关于“九大体制机制”的论述固然之全面,要进行武汉城市圈建设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而这需要整体规划、通力协作的联动机制。为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需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联动机制,产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建设"两型"社会,归根到底要靠创新行为的推动,本文将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河北省两型社会建设状况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技术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两型社会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物质变换既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也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还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交换;正是由于资本的逻辑导致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断裂,从而造成资源环境问题;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仅要从制度上进行变迁,还要在观念上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谐自然观认为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要自觉保持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持人类生生不息。两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使然,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实现,是自觉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两个和解命题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生存和发展作为实现人们幸福指数的两个基本维度,要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型社会"以人的幸福为宗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的幸福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沟通二者的桥梁。因此,立足于我省环境状况的现实,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以实现人们幸福生存和发展环境为目标,是当前的最大现实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战略的提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指标赋权及具体评价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稳健性也有待增强。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两型社会”建设也有赖于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两型”评价指标以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间的冲突,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要运用组合赋权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不断优化综合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状入手,提出了PPP模式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一论题,其次从PPP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其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积极整合资源,推动两型项目建设;加快改革步伐,跟进PPP模式配套机制;构建公共投资平台,引领两型社会蓬勃发展;改进投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融资结构,促进PPP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熠 《经济师》2012,(1):55-56
构建"两型社会"是党中央针对国情提出的新举措。目前建设"两型社会"在企业层面的实施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尚缺乏从"两型社会"视角出发的企业绩效评价。文章在阐述企业绩效评价内涵、"两型社会"内涵及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型社会"视角的企业绩效评价的构建思路,以期为从企业层面助建"两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着力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