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先后成立,两岸人员来往日渐频繁,经贸总量逐渐扩大。在两岸交流合作事项增多、突发事件频率加快的情况下,办事机构可掌握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在事件处理上更能客观公正地应对,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可说是水到渠成之事。2010年5月4日,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台旅会北京办事处)正式揭牌,由杨瑞宗出任首任驻北京办事处代表。此举为海峡两岸的旅游业发展交流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盛九元 《新经济》2003,(3):26-27
在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区伙伴的选择中,各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相当的背景与原因。但是,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内地无疑应该是台湾的首选。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方面,对于推进两岸国际竞争力、增进人民福祉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解决这一问题更需要两岸摒除歧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陆资入台开创两岸经贸新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民进党把持的台湾当局多方阻延,陆资入台的潜流已经运行。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陆资入台前景可期,亟需辨明路况,积极审慎前行。陆资不宜大规模介入岛内房地产的投机炒卖,而应稳妥地参与“爱台十二建设”大型基建工程。深度介入对台出口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应争取入台设立办事机构。随着两岸即将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以及台湾相应开放人民币在台有限量单向兑换,旅游、金融等服务业的入台经营也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4.
两岸自经济交流以来,经济合作得到很大发展,但两岸金融合作几乎没有展开,原因是金融是高度敏感行业。今后两岸金融合作面临很多障碍,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更有技术层面的障碍。两岸金融合作的情景是乐观的,因为两岸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合作,经济的推动力不是政治力量可以阻挡的。未来两岸金融合作将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WTO为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走一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的效益是:有助于两岸四地经贸交流的相应扩大,大陆加入WTO还有利于提升港澳台商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四地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岸四地政策协调的机会。CEPA标志着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已经进入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两岸经贸关系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加入WTO后,随着两岸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市场开放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对未来两岸经贸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合作将产生重要影响。一、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形势的变化入世后,大陆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口限制逐渐减少,台湾也扩大开放大陆产品项目,推动着两岸贸易的持续发展。其中,2002年1月16日,台湾“行政院”通过首批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清单,总计开放项目达2126项,但在台湾有关产业公会与企业的反对或压力下,将其中的68项延后开放,并于2002年2月15日正式公告开放2058项大陆产品进口项…  相似文献   

7.
李札仲 《发展研究》2011,(10):40-44
本文分析海峡两岸金融业的机遇、华人四地资本市场的优势。指出,未来两岸的金融业可望成为合作的焦点,两岸金融合作的范围也会从间接金融模式扩大到直接金融模式;在互补开放的关系丁两岸有机会共同携手创建崭新的华人资本市场。最后,提出打造华人资本市场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8.
两岸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经济前沿》2004,(8):22-24
上个世纪90年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台湾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台湾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大陆通过引进外资.高科技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两岸高科技产品在世界主要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如何整合两岸的资源,建立合理的高科技产业竞争与合作体系.是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基于高科技产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两岸竞争与合作的原则,并分别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两岸自经济交流以来,经济合作得到很大发展,但两岸金融合作几乎没有展开,原因是金融是高度敏感行业。今后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临很多障碍,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更有技术层面的障碍。两岸金融合作的情景是乐观的,因为两岸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合作,经济的推动力不是政治力量可以阻挡的,未来两岸金融合作将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CEPA后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庄莹 《经济前沿》2004,1(10):27-30
随着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CEPA的逐渐落实,其将对台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对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建立进行可行性分析。此外,就两岸建立更紧密经贸合作机制从沟通渠道、促进机构以及扫除现存经贸活动的障碍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CEPA后的两岸四地经贸关系走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底,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港澳与内地实施CEPA后,中国内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的视角关注并研究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涂雄 《经济月刊》2013,(10):14-17
两岸经济合作伴随着两岸关系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多年来,两岸各方顺应民意、紧跟时代脉搏、集成多方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迈进。两岸经济合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合作、发展、共赢,共同培育中华民族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两岸同胞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从而牵引和推动着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压舱石”,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3.
两岸自经济交流以来,经济合作得到很大发展,但两岸金融合作几乎没有展开,原因是金融是高度敏感行业.今后两岸金融合作面临很多障碍,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更有技术层面的障碍.两岸金融合作的情景是乐观的,因为两岸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合作,经济的推动力不是政治力量可以阻挡的.未来两岸金融合作将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持续、稳定增长的中国经济,为港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港澳回归后,两岸四地经济合作将在更大的层面上展示,以实现互促互补,同生共长;而西部大开发则为两岸四地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ECFA的签署生效,海峡两岸已全面进入ECFA时代。ECFA不仅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契机,也掀开了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新篇章。两岸信息产业的合作已成为ECFA时代的关键词。本文基于ECFA时代,分析了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理论基础,指出了两岸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作的切入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崔博 《经济月刊》2013,(9):156-157
2013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曾表示,全球经济贸易有既定的规则和框架,而两岸关系是在一个主权的前提下,更多地要考虑长远发展。7月3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也表示,两岸已就货物贸易协议商谈了两年多的时间,达成了很多共识,且有信心在年底前完成协商和签署。《经济》记者调查发现,货物贸易协议要比今年6月签订的服务贸易协议更复杂,其中包括原产地认定、互免关税等问题,且涉及更多行业与产品。海协会与海基会已同意将货物贸易协议列入第10次高层会谈的协商议题。两岸都有诚意,都希望把握时机、互利共赢,为两岸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区域性货物贸易协定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但由于政治理念的分歧,两岸经贸关系仍然存在不对称性与不平衡性。以经促统是两岸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黄河清 《新经济》1995,(6):40-43
从1979年以来的两岸经贸发展历史来看,贸易和投资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1993年以前,两岸经贸合作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也不乏各种投资热潮。1993年以来,两岸经贸合作高潮迭起,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虽然台湾与大陆的直接贸易渠道尚未开通,但两岸经香港进行的间接贸易却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各自经过多年的谈判、申请,终于于2001年年底先后加入世贸组织,这对于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与经贸关系更是意义重大。本仅从两岸投资角度回顾两岸投资历程,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琦桦 《发展研究》2010,(12):21-25
本文先就两岸智库所要整合的两岸合作利基产业,提出个人之看法;再针对利基产业提出两岸共同的规划愿景及可行途径。以期两岸智库及政府在协助辅导两岸经贸合作之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