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作为最为基础的要素,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中国的情况观察,依托于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安排,支撑了中国快速的、低成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多数人看来,虽然中国的土地城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下一阶段实现有质量城镇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函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失意的还是土地问题,政府强制征用城镇郊区的农村土地,但有些地方并没有给农民足够的补偿,部分农民也就丧失了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出售土地而得到原始积累的机会,这些无地无业的农民可以说是“被城镇化”了。与土地相关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政府在城镇化中通过征地再出售获益最大,但“被城镇化”的农民和城镇中原有的低收入群体却要承担城镇化过程中的巨大成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供应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依然处于变革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仍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的总量与结构,以及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和监督机制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供应变革,可以从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和均衡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把握,功能定位解决“应然”问题,制度体系解决“未然”问题,而均衡增长则是从最终结果和发展效果方面来对土地供应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4.
孙爱琴 《时代经贸》2010,(10):17-18
一、稳定与发展农民土地承包权,为当前中国土地问题的核心 土地问题,自古至今,自中至外,都是关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农村、农民、城市居民生存、稳定,乃至国家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根本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土地,本也”。因为土地自古至今,仍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食衣的来源之地,即使在今天,不论是欧美早已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仍是各国和世界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和土地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和土地制度两者息息相关,城镇化对土地产生大量需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土地制度的保障,而我国的土地制度也正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在不断地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城镇化和土地制度又存在着矛盾,因城镇化而导致的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与土地制度所遵循的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产生了矛盾,而现行土地制度的诸多安排也并非从有利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何统筹城镇化和土地制度,实现双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估计全国农民每年会因城镇化而失去400万亩土地。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来自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和“三无农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粮食安全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法治公开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黄海南 《资本市场》2013,(6):114-121
城镇化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词.当然也是影响资本市场走势的关键词。资本市场在时刻关注着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及制度建设.但近年来一些来自微观层面的变化更加值得关注和思考,其中就包括土地流转的加速。过往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未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去和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都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城镇化有几个必然的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农民市民化(包括农民工和农民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胡雪芹 《时代经贸》2014,(6):212-212
中国正处于一个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在奔绍百色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百色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社会也出现了公共服务供需不均衡、农村转移人口缺保障及环境承载压力剧增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财税政策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中央财政需解决财政资金需求与减税诉求的矛盾,地方财政则受制于资金保障不足,土地财政及支出不规范等问题。针对城镇化中的财税问题,提出通过进行区域性统筹规划,明确财政支出重点,培育资质专业机构,多方面激活资本等方式,改善和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发展理念”。城镇化的“新发展”也应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但要素、体制、各类利益主体的生产关系构成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模型化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后备军和土地后备军分别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土地后备军对产业后备军替代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需要把这些发展的力量和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成本代价更低、发展模式更多元、利益关切更倾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城镇化道路,让城镇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就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建立了协调性指数模型,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的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外在制度和内在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造成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直接因素是二元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而这又内生于以投资驱动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饰演着特殊的角色.近年来,土地财政在提振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发的结构型问题、金融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影响及前景,为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引融资体制以及探索新型城镇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十年的城镇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发展实践中,中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小城镇战略的确定过程,提出小城镇战略实施中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业在物质条件、城镇功能和城镇形象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也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刚性需求。但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市场垄断行为严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持续走高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实行土地和住房的双轨制管理,实行出让金年租制,完善房地产税制度,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创新,实现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属于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属于重要的资本,合理的经营城市土地,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健康良好的发展,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土地利用管理问题,本文对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道路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在进行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农村遗留土地无法处理、剩余劳动力无处安置、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必须找准城镇化过程中的症结,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及城镇建设问题,对症下药,最终,稳步推进城乡统一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宿松县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在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具体包括土地法律问题、流转机制问题、土地财政问题和供给方式问题,这些问题也在该省的其他县市有所体现。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能为宿松乃至全省提供一些实证研究的探究例证。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系统性思维,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从价值追求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位于“以人为核心”;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四化同步“”优化布局”与生态文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城乡关系看,城乡融合的新格局可赋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文化传承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汲取城镇历史文化底蕴;从精神文明看,须以城市精神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制度保障看,完善户籍、土地和公共服务制度,系统性兜底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沈刚 《经济》2013,(Z1):173-17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采取城市改造或将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等方式,再通过出让土地获取高额可支配政府财力的行为,通俗地说即所谓"土地财政"。"这样的土地财政容易造成侵犯农民利益、增加社会矛盾等问题,还被有些人认为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和滞后的城镇化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检验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二者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关系,且城镇化对土地财政规模的影响大于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2)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是驱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西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但不利于东中部省份收入差距的改善。因此,要正确看待土地财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新型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革当前土地制度安排,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并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