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本市场从初建到至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妨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剖析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最后,本文针对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将中国渐进的金融深化作为制度背景,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海外业务既是国有银行为捕捉新的获利机会而进行的诱致性变迁,也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产生的强制性变迁,是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一种复合型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意义阐述非正规金融内涵和主要形式,然后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理论基础,根据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来看,为了促进非正规金融在城乡统筹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应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信用体系、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以及监管部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所好转。但政府主导的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设置的准入门槛仍然较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单一、供给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困境,需要改变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模式,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转变,增加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但随着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后,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趋向应以有效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更加注重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经验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结构将发生革命性变迁,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但同时这一国际因素也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稳定带来更多外部冲击和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金融制度发展的不均衡性孕育着现存制度下的巨大潜在利益空间,诱致性地促动了民间金融制度的自发产生.因为适合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中国民间金融制度具有存在的内在合理性.政府应该因势利导,使其走上合法化、规范化的道路,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入手,通过制度变迁各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制使各利益主体获得潜在收益,是的社会总福利提高。该制度的形成从农民的需求开始,完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需求和认可过程,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启动QFII制度。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前,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本市场在20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从漏洞百出到基本完善的艰辛路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本市场作为中长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制度缺陷,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予以弥补,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研究》2014,(9)
市场流动性作为衡量资本市场效率和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基于其短期波动的事件分析法也被证明对我国市场制度效率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长期趋势看,事件分析法和基于市场摩擦影响的理论很难对相似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效率差异给出解释。本文放松了当前研究中关于货币冲击和制度变迁对资本市场流动性影响相互独立的假设,构建了起分析货币态势、信息披露制度和交易成本制度共同影响市场流动性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4年一季度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扩张的货币态势下,改善信息披露质量的制度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正向影响会增强,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制度影响则会减弱;反之亦然。同时,货币冲击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也会随市场制度变迁发生显著变化。在不同货币态势下,相似的制度调整对市场长期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充分考虑货币冲击与市场制度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改进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时机选择,提高制度长期效果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步入金融全球化的快车道。本文试图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对这一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作一理论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通过对这两种制度变迁的对比和总结,对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诺斯概括的制度变迁一般理论出发,评述这一理论最新的发展,即引入制度变迁的主观博弈过程和进化博弈过程.同时分析各种思路的假设前提,强调在解释现实的制度变迁时,应该注意假设与现实的一致性,指出与中国现实相对接近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QFII的制度安排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管理办法>颁布后,正式允许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进人中国的资本市场.QnI制度安排让中国朝着资本市场改革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目标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体现了我国政府严格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关于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郑重承诺.从QFII正式实施一年的情况看,作为进入者和接纳者,QFII和国内市场相互者都表现出超出对方预期的热情,QFII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民间金融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未能得到政府有效的监管,导致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对我国民间金融改革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探讨,结合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温州地区案例分析,厘清民间金融改革发展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我国民间金融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