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6,(12):63-63
本书系统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阐释了委托代理理论、产权激励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与MBO的关系;着重研究了MBO的价值评估和融资模式;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MBO的实践和经验;着力分析了我国MBO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制度,法律、政策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MBO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在中国实施MBO的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MBO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而我国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上市公司MBO却因为定价问题而倍受争议。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MBO中国有资产转让的定价不合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市场背景、法规环境和国资管理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国有资产定价的方法和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限制、鼓励还是规范?——当前我国MBO发展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明华 《新金融》2006,(3):15-17
本文认为,对于当前我国MBO,既不宜盲目鼓励,也不应封杀限制。不宜盲目鼓励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大规模进行MBO的条件不成熟;不应封杀限制的理由在于,MBO对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MBO应当规范发展。规范我国MBO发展,既要为正常的MBO“松绑”,也要堵塞MBO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5.
李林 《中国外资》2008,(9):135-136
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MBO的风险防范和运营效率的一些措施,从而充分发挥MBO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MBO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改革进入新阶段而从国外引进的新事物。通过MBO能够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激励力度,从而实现国退民进,增加社会福利。但是MBO的实施会导致可能的国有资产流失、新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如何衡量MBO的利弊成为理论和实践界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实施MBO的权益替代效应,并提出了我国进行MBO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MBO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方式,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MBO以来,因其造成新的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备受争议。本文对MBO“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实施混合型MBO模式及合理确定MBO的有效边界,以此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由经济学家迈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首次发现。随着MBO理论的发展,MBO被广泛应用,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企业实行MBO不仅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而且能够使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公司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提高企业的业绩。MBO在我国的应用首先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当前,以"企业全员持股,经营者持大股"的方式对企业国有股权的收购,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现象。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MBO的研究进展,其次,论述MBO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最后,从国内外MBO的发展吸取经验,对MBO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不能草率仓促地一卖了之。MBO作为对于普遍存在所有人缺位的国有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尽管我国在实施MBO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不是MBO本身的问题,而是由我国的客观条件造成的,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和背景不同,我国的MBO与西方的MBO存在本质区别.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出发,从设立MBO收购主体、客体、融资、收购定价、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当停止上市公司MBO和各种曲线MBO.  相似文献   

11.
制度缺失环境下MBO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9月28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2004年2月1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并购重组的方式之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亦成为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我国MBO的方式、定价、收购资金来源以及存在的问题都给予过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对我国实施MBO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国内有关MBO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定性的分析,只有少数学者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有关MBO的问题,对于MBO的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2.
《理财》2005,(2):20-23
许多人寄希望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MBO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但我国MBO刚刚浮出水面,便遭到了市场普遍的质疑,其中关于上市公司MBO的定价是市场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出问题从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逐渐为中国企业界所知,尤其是2000年(粤)美的等上市公司实施MBO以及2002年洞庭水殖等国有上市公司的MBO计划通过财政部的正式批准以后,更多的企业都在策划实施MBO。不容置疑,MBO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产  相似文献   

14.
兰婷 《时代金融》2014,(14):151-152
舶来品管理层收购(MBO)作为国有资产退出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为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将对国企MBO中资产转让定价现状与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MBO)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一种新潮流,表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MBO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国外发展成熟的MBO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应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特点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管理者收购(MBO)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者收购(MBO)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成熟企业并购方式,将其引入国内后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MBO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了我国实施管理者收购的必要性、需要满足的条件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定价、信息披露和融资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初,财政部在发至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建议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一时间,关于该话题的讨论褒贬不一:是管理层收购本身存在理论缺陷,还是其操作过程不当,因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理论界及实务界各抒己见,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客观地讲,管理层收购给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带来的变革是深远的.但目前关键的问题是MBO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及当前MBO实践中的不透明、不规范因素的存在,对MBO产生质疑"无可厚非".本文试从激励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探询我国企业实施MBO的理论依据,以求为今后MBO的解禁及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寻找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
国内研究多数从收购定价、融资渠道等角度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相关问题,而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比较少,本文从这个角度对MBO后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做了研究,希望对以后的公司治理问题有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柳 《金卡工程》2009,13(2):140-140
MBO(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 buy-out)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后广泛流行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极有特点的并购方式,逐渐在一些处于转轨当中的发展中国家出现,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本文尝试从我国的MBO方式同国外比较入手,浅析我国MBO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MBO和国有产权的改造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行为表现在:资金来源紧张、操作行为不规范;资金来源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造成我国管理层收购不规范的原因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银行发展滞后的融资环境;与MBO相关之法规、政策缺乏协调性。加强管理层收购融资合法性建设的建议:优化我国MBO法律机制;解决资金来源、规范管理层收购融资行为;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创新金融工具,推行专业的MBO基金、MBO信托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