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伟 《商》2012,(13):158-158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首先介绍皖江地区的现状,然后分析皖江地区同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和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自身产业的升级,为中部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文章从拉力、斥力、推力、阻力四个角度分析了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现阶段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旨为政府在做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杜劲 《致富时代》2010,(1):156-156
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安徽省首个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为安徽省在中部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文旨在就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威胁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皖江地区承接的产业大部分是东部地区濒临淘汰的落后产业。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污染型企业与转入区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证明了类似于污染企业等淘汰型产业有进入转入区的潜在动力。为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转入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了相应的制约模型,认为即使引进了污染型企业,只要政府对污染企业设定的威胁政策是可信的,博弈的结果会使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污染企业移入带来的环境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选择包括要素禀赋、市场潜力、区位和交通、产业配套支撑、技术研发水平、政策环境六方面共16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皖江城市带9城市201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比较皖江城市带9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综合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安庆、六安、宣城和池州.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整体都在提升,但其投资研发环境与其他促进产业承接能力的因素相比效益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集聚视角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产业集聚区内分工协作水平及产业配套能力弱、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产业集聚的具体规划和政策缺乏、现有集聚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恶性竞争等一些具体问题。皖江城市带要提高其产业承接能力,应发挥各级政府在培育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领作用,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集聚,建设工业园区,以吸引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持续转移和投资,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从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动因入手,对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特征以及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2015,(46):210-211
随着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的快速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成本存在巨大优势,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势头强劲。因此,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安徽省有着优越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促进中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与转移的金融支持现状,并结合地区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转移的深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三圈理论,构建"价值—能力—支持"研究框架,以承接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展开研究,从而探索契合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承接方案。  相似文献   

11.
8月26日,国家工商总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攸平,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唐承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函〔2010〕5号)。  相似文献   

12.
【皖江Wanjiang】近现代逐渐勃兴的皖江两岸,是一个人杰地灵、商贾发达、兴学重智之地。与国际旅游岛在海南所掀起的房产热不同,皖江城市带的获批引来的是带着真金白银争相来此投资的央企。  相似文献   

13.
何欣  范伟 《致富时代》2011,(3):55-55
产业集群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历史积淀,资源优势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拾人牙慧,要走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之路。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初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再次把皖江城市带这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概念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型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大势所趋。在承接产业转移这个大背景下,已有的产业群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也必将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其次分析了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徽作为长三角最紧密的腹地和迈向中西部的桥头堡,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劳动力、资源和政策优势。本文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探讨安微承接产业转移应采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理性对待产业转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新规范,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即在新的正常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转变和绿色生产总值的发展。那么,发展绿色生产总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这,我们基于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浅析城市带现代服务业是怎样带来绿色GDP发展的,以及作为三部门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高耗能产业深入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导致皖江城市带出现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借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保护较好的苏南城市群经验,试图找出一条适合皖江城市带的绿色发展路径。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绿色发展指数,以此来找出差异,寻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范围包括9市、59县(市、区),现有内资企业3560户,私营企业12.9万户、外资企业3500户,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5%、68%和63%;拥有驰名商标33件、省著名商标647件,分别占全省66%和85%,是安徽全省工商机关主要监管和服务对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贯彻好、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当前全省工商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就我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的力度都在加大,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应的,这些中西部地区便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后,EOP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构建与区域经济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职业性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性教学方法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先的考核方式的运用都为具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细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