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从产业结构看,在农村三大产业中,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66.9%到2000年下降到58%,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到2000年上升到42%;在农业内部,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63.1%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结构来看,青海国内生产总值(CDP)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占绝对优势,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下降为23.62%,2003年占11.8%,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现代化的第二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2003年产值比重已占47.2%;第三产业则持续上升,由1978年的26.77%上升到2003年的41%。  相似文献   

3.
广西“十五”计划纲要中,与国家纲要…样把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目标。以往对广西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大多数是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出发,提出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这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状况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通过对1996年和2001年两次全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近五年来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保持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基本走势。在三次产业构成中.笫一产业,种植业比重降低,牧业和渔业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必严业  相似文献   

5.
政策与信息     
《唐山经济》2004,(2):46-4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提前两年达到了“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消息: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到2.75万亿元,增长30.8%。高技术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对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高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提高到21.4%。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适应第二次创业的需要,深圳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这一次调整,既要借鉴香港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经验教训,又要加强与香港产业结构的连接和互补。为此,要对深圳和香港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特点、异同和差距,从中引发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深圳、香港三次产业结构的时差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可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来考察。香港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见表1),就其发展轨迹来说,与深圳有很多相似之处。表1显示,第一产业日趋衰微,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60年的4.1%下降到1990年的0.3%。这一趋势与深圳80年代的情况大体一致。第二产业在60~70年代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这正是深圳80年代后期所发生的轨迹。从80年代开始,香港三次产业进入结构转型期。第二产业所占比率逐渐下降,由1970年的37.1%下降到1990年的25.0%,下降了32.6%。这一段轨迹深圳尚未发生,但迟早一定要发生。香港第三产业在工业化开始之时就占据首位,与深圳80年代初的情况一样。这实际上反映了贸易在这两个城市中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的“后厂”。香港的第三产业超大规模地成长,1990年更达到74.7%的高比率。  相似文献   

7.
产值的变化 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处”资料显示,2008年台湾制造业总产值为新台币13.11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0.70%。制造业内分类产业中,占比重最高的电子零组件制造业产值达到3.11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5.97%;其次的化学材料制造业,2008年产值则达到1.85万亿元,较2007年衰退2.85%;占比重排名第三的基本金属制造业,则较2007年增长6.96%,是前三大主力产业中,唯一呈现正成长的产业,产值达到1.74万亿元。另外,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受惠于2008年上半年油品价格高涨推升产值,  相似文献   

8.
刘晓燕 《特区经济》2004,(10):115-1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9.
张鹏  鞠铮 《改革与开放》2009,(11):13-15
一、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过程 1.青岛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明显。横向来看,由表1—1可见.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78-2007年三十年间下降了17.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近0.58个百分点.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占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4%.比全国同期水平低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10.
莫维冰 《特区经济》2009,240(1):207-209
从1990年到2006年,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广西目前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由“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战略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东 《广西经济》2009,(4):22-23
一般说来.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依次递增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9:34.0:25.1调整到2008年的20.3:42.3:37.4.产业结构类型由“一二三”型转为“二三一”型.经济发展正进入工业化提速发展时期。但是,目前我区一产所占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比重近一倍.是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4倍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明显。降低一产比重,是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更是我区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圳自90年代初以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最具影响的城市之一。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064.5亿元,与1991年相比,年均递增53.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42.3%。深圳高新区正成为“创新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规模。1994至2007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工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040亿元,年均递增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42%。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台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初以后,台湾注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台湾高科技产品产值逐年提高,1996年达2.6兆元新台币,较1986年的9608亿元新台币增长了1.7倍;高科技占制造业生产总值比率为423%,比1986年提高14.9百分点,1998年更高达43.7%,已迈向制造业全方位科技化的新阶段。1996年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531亿美元,占整体出口比重达45.8%,大大地提升了产品出口竞争力。台湾科技实力在全球的排序已由1993年的第2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台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作法是:豆.科技…  相似文献   

16.
四、西宁市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纵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和成长的关系,可以对产业结构演变和成长的规律作以下概括: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个动态过程,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质是一个不断趋于高级化的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较强的有序性;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步提高),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都大致经历了由“一、三、二”到“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三、二、一”的转变;产业结构演变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后工业化);在生产要素方面,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在产品的加工程度方面,由采掘产业向原材料产业、初加工业,再向深加工工业转变;在产业的技术含量方面,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在产业的附加值方面,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再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碧云 《开放潮》2003,(4):20-21
2002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凸现亮点,产值超千亿元。据最新统计,2002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3.1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7%,比全国的平均水平约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4.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6.2%。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2.8%,比2001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在海内外上市。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新区GDP从1990年的60.24亿元猛增到1996年的508.12亿元,预计1997年可达到61O亿元,7年年均增长22%;新区GDP占全市的比重,由1990年的8.1%上升到1996年的17.7%。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第三产业保待强劲的增长势头,1996年中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24.4op和26.62%;内外贸易发展迅速,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年平均增速达到36.sop,1993年以来的4年外资出口年均增长46.9%;房地产业已成为新区的支柱产业。1996年,新区以金融、贸易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71.59亿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三次产业总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三、二、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份额由高到低依次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广东省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广东省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有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但GDP的产业构成滞后于人力资本的产业构成。在各产业细分行业中,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不高,而且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不高。  相似文献   

20.
粤桂经济差异与发挥珠江经济带集群效应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广东经济增长平稳上升,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首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比2001年增长13.5%,广州、深圳的增速为13.2%和15%,东莞、中山分别高达18.4%和16.5%,珠江三角洲其他各市增幅也都在1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84:49.39:45.77,农业比重已降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