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金融混业经营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银行业的业务革新势在必行,电子银行业务正是银行运作形式革新的一大举措。作为银行业务的新型实现形式,电子银行的优势体现在低交易成本、低运营成本、无服务时间限制、客户资源无限量等方面。为了深入了解电子银行业务,本文从电子银行的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背景入手,探讨电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主要分析电子银行对传统银行业宏观冲击。即货币理论的冲击、对货币结构和货币内涵的影响、对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中央银行操作的影响等。目前。中国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属于传统银行业务网络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而言,尽管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电子银行存款业务大于贷款业务、难以通过存贷利差获利,电子银行业务与银行网点同质化现象严重、电子银行的客户安全认证方式较为简单等。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文建设采取以下发展措施加以解决,即利用不同的电子银行资源,整合现有的客户信息;发挥电子银行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监管。提高电子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采取差别利率,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加强立法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行“Internet + ATM + Telephone”发展模式,整合我国商业银行后台业务机构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金融服务也逐步由传统网点服务向电子银行服务转型。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媒体金融服务渠道为代表的电子银行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时代的进步赋予了电子银行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激烈的竞争推动整个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银行格局将是以强大便捷的远程多媒体电子银行服务为主,新型物理网点为辅,以客户为中心的跨行业、破界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3.
电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型金融企业组织形式和服务渠道,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展示银行经营形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窗口,它的产生与发展给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移动支付、手机多元化应用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是电子银行二次创业的契机,同时也要努力化解风险、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安全监管,防范电子商务中的欺诈行为,确保电子银行与电子支付应用的安全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侯金辉 《经济师》2015,(2):186-188
文章概述了电子银行的定义和发展状况,分析了电子银行的优势,提出了农行应对电子银行竞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富巍  李胤頔 《经济视角》2010,(10):71-73
电子银行已成为各国金融服务主要发展途径,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及问题是各国不可回避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银行的现状以及制约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因素,并指出我国电子银行发展需克服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巴塞尔委员会《跨越电子银行活动监管指南》对电子银行的界定,电子银行(electronicbanking)是指通过各种数据网络方式提供零售或是小额银行产品或服务、大额电子支付服务以及其它批发银行类服务的新型银行体系。就目前而言,电子银行有两种发展模式,其一是虚拟银行,这一类型的电子银行主要或仅是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传送渠道来提供银行类产品或服务;其二是在线银行,是传统银行与以网络为基础的支付渠道的结合。电子银行的出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所以各国纷纷颁布相应的报告、建议和指南,以建立专…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成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电子银行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务既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应对这种挑战就需要传统银行构建新型的电子银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闫辉 《大陆桥视野》2014,(22):33-3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银行必须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金融产品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我国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小组(EBG)在其《银行监管人面临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白皮书中将电子银行的基本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另一类是电子银行发展带来的新风险。作为电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网络银行是在网络条件下,基于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银行形式,因此其风险在本质上与传统商业银行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网络因素的引入,使得网络银行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从而其产生了某些新的风险,并且原有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权重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越 《时代经贸》2006,(11Z):54-54,56
电子银行以传统银行业务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把“营销”作为竞争策略,通过营销让大众了解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为商业银行带来客户和收益,正日益为商业银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历史 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实体银行阶段,银行有经营业务的营业场所和人员,办理业务是面对面的,业务处理主要以手工为主,兼以部分电子化:在电子银行阶段,经营实体仍然存在,但电子化应用程度大大提高,银行业务辅以电话银行、无人自助银行等形式,自动柜员机、自动存款机、外币兑换机、夜间金库等电子金融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银行客户:虚拟银行阶段是银行发展的较高层次,在这个阶段中,银行经营实体将不复存在,业务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来实现。网上银行是该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金融业主要停留在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向虚拟银行方向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在于资金和信贷能力.未来商业银行的实力则体现在金融创新和投资决策上。  相似文献   

13.
朱斌辉 《经济师》2008,(7):174-174
电子银行和银行卡是商业银行科技含量较高的金融产品,也是现代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近年来,农行临海上盘支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快速推进了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使全行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与上级行的要求和自身实际需要相比,基层农行网.苣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为扭转不利局面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宋永明 《经济师》1997,(12):71-73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再思考●宋永明1994年初,我国开始组建政策性银行,几年来,它们对实行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分离、保证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伊始,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模式曾经作了详...  相似文献   

15.
电子银行的出现,优化了业务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延伸了服务范围,代表着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过,电子银行的“虚拟”特征和安全问题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一、E-BANK的起源及发展 E-BANK,直译电子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即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用1台PC,1根电话线,就可以享受全天候的网上金融服务。这里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指实质性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  相似文献   

17.
周宇 《时代经贸》2009,(3):106-107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银行)在京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开发银行的改革,不仅是改变体制,更重要的是改变经营模式和方向。开发银行改革之际,正逢次贷危机肆虐全球之时,这给转型中的银行提出了两点重要的警示1.开发银行在制定转型的宏观战略方向决策时,必须结合自身的规模和收益,必须平衡其资本承担风险的能力;2.开发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要充分考量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模型应根据新市场的变化迅速更新。  相似文献   

18.
美洲银行是当代全球最优秀的零售银行。近几年美洲银行的发展战略实现了重大转型,这些转型主要包括金融中心战略、回归美国战略、购并战略与外包战略。依靠金融中心战略,美洲银行开发和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依靠回归美国战略,美洲银行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本土金融市场份额;依靠购并战略,美洲银行成为横跨美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帝国;依靠外包战略,美洲银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19.
贾昕 《经济导刊》1997,(1):66-67
1996年世界银行业发展特点中信国际研究所贾昕1996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新的趋势,其显著特征表现在:一些世界级银行通过合并、重组、设立联营机构以加强竞争优势和提高经营效益;银行本身业务也不再单纯依赖利差收入作为其经营支柱,而是...  相似文献   

20.
电子银行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其自助服务的特点使得许多用户在购买时就要对它进行试用,这也要求对电子银行的营销要注重用户的体验。体验式营销认为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和消费后的体验是关键,强调对消费者体验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