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 文章以番茄与黄瓜为例,以设施、露地蔬菜栽培宏微观数据为支撑,以纬度和降雨为划分区域依据,从成本收益及效率评价视角出发,回答中国设施农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以及SFA-Malmquist方法,测算与拆解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结果 (1)从中国设施现状来看:中国设施蔬菜具“高产量、高收益、高价格”的“三高”优势和“收益率优势不显著、劳动生产率低”的“双重”劣势;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设施蔬菜经济投入相对较高,影响设施蔬菜的竞争力水平。(2)从设施栽培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设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定增长,但生产效率徘徊不前,栽培品种间、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3)对比设施和露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本一致;生产效率表现为“设施>露地”,露地栽培种间效率差异大;技术进步增长表现为“设施<露地”,区域特征显著。结论 中国设施蔬菜全要素生产率稳定递增,属于“技术进步诱导+技术效率推动”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安徽省地级市的农业产值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整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8-2018年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只有少数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大部分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增长状态,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另外,各地级市由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生产规模等不同,农业生产效率也具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安徽省应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各地级市需因地制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是蔬菜产出量较大的地区,在中国蔬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此地区农户决策效率并从种植规模和地域分布两个角度探索决策效率差异的成因,对设施蔬菜产业布局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方法,计算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内不同省份、不同种植规模农户决策的整体效率,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结合主产区内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品种的历史探讨不同规模种植户决策效率的差异表现和成因,通过投影分析找出低效决策单元的无效投入程度和原因。研究发现,黄淮海设施蔬菜主产区小规模农户比其他农户普遍具有较高的整体决策效率,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也高于大农户,主要原因为大农户在灌溉、劳动力投入等方面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蔬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设施蔬菜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粮食生产中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把握粮食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7—2018年6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Fare-Primon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动特征进行测算及比较。结果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分别为0.793和0.744;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和水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较高,分别为28.693%、26.670%和21.578%。剩余混合效率即投入产出混合比例优化是造成冬小麦—夏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中小幅上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低生产效率客观存在,应通过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推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河北省苹果产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2005—2008年苹果生产成本和收益数据,对河北省苹果生产效率与全国苹果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河北省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全国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源于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河北省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呈波动的增长趋势,但比全国平均水平稳定;河北省苹果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来源于规模效率的作用,而全国苹果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来源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各省市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综合绩效,并从支农政策、要素投入等维度考察其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04—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运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期内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总体达到DEA有效,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偏低,"单引擎"驱动特征明显;化肥、农用机械、灌溉及支农政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化肥投入对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各因素作用强度排序为"支农政策化肥农业机械灌溉",且这些影响同样具有区域差异。[结论]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要注重农业技术更要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效率,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来提升中国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阐释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生产率增长来源,以期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利用MinDS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纯技术变化(PTC)、规模效率变化(SEEC)和规模技术变化(SETC)4个部分。[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下游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于中、上游,且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 (2)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以3年为1个周期,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 (3)长江经济带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其中,下游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中游是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技术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则源于纯技术效率改进、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高。[结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调整农业增长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具有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碳足迹工具,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21年的粮食主产区农户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和无效率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碳视角下的粮食生产系统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碳生态效率平均为3.125,生产投入的碳排放以化肥施用和机械使用为主。(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平均为0.514,进一步对无效率项的分解表明,农药超标使用、人工投入冗余是造成环境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3)购买农业保险、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户主受教育年限、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结论 农户粮食生产普遍缺乏效率,要素利用率低与污染过量是限制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应加快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增加农田污染监测点位,指导农户农药科学使用,推进粮食生产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一是运用SSBM模型对奶牛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下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效率小规模最高,其次为中规模与大规模;技术效率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二是运用GML指数方法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规模、大规模与小规模养殖场;GML指数较GM指数(GM指数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降低的原因各异,小规模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术效率变化导致,而中、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阻碍技术进步所致。就地区而言,奶牛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低的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态势明显,其环境效率改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其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其次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四点有待注意与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应用灰水足迹理论,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洞庭湖区34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区,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与灰水足迹减排潜力、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模型,进行农业环境效率与水环境可持续性测度与评估研究。[结果](1) 1994—2014年水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总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1年来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2)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差异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于环洞庭湖区与远离湖区的南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有效的地区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分布趋于均衡。(3)湘阴县与华容县农业生产的灰水足迹减排潜力较高;湘阴县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潜在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应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结论]通过农业结构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途径与措施,减少灰水足迹排放,以缓解当地水环境压力。研究成果可为粮食主产区水环境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环保的号召,促进我国果蔬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策略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对于果蔬需求的不断提升,鲜蔬鲜果冷链物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效率成为果蔬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的定义、主要内容和食品冷链物流等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我国鲜蔬鲜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主要呈现果蔬产销发展迅速、果蔬冷链物流水平较低和果蔬冷链物流问题较多等特点,并进一步从冷链物流流程和绿色环保两方面,基于绿色供应链角度,对我国鲜蔬鲜果冷链物流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其运输损耗率较高,虽然在环保投资额和包装回收率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最后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方面,为鲜蔬鲜果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垦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的碳源/汇变化特征,明确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旨在为促进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农业投入等数据,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分析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 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但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比例为22.8∶1,且碳足迹占同时期种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较低(在4.0%~5.0%),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较强。(2)农田灌溉和氮肥施用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占比分别为38.0%和34.4%。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在145.2~401.9 kg/hm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玉米、豆类、小麦四大类作物贡献了垦区94.9%的碳吸收量。(3)在空间上,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的宝泉岭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对我国各地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地政府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效率多赢的局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地能源效率,将我国划分为高、中及低能源效率3个地区,构建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对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两者显著为正,在中效率地区内两者也显著为正,而在低效率地区内两者则显著为负; 在高效率区域与中等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两者关系显著为正,而在低等效率区域内两者关系不显著; 在高效率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而在中等与低效率地区内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显著。[结论]能源效率高与能源效率中等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正向影响能源效率,而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均负向影响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高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共同强化作用,而能源效率中等与能源效率低地区内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间协同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碳足迹核算是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评价,开展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理论研究能够为低碳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文章在对我国农资投入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碳足迹概念,碳足迹核算的数据来源、方法,我国农作物碳足迹核算涉及的对象、系统边界以及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的研究进展。[结果](1)目前我国已开展碳足迹核算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脐橙、苹果、油菜和烟叶等,研究过程中活动水平数据、温室气体排放参数来源和核算包含过程的不尽相同,核算过程有仅针对研究对象生产环节的,也有包含上游环节和生产环节的,部分研究还包括产品加工、运输分销、消费和废弃环节,因此核算结果差异较大。(2)研究表明,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和灌溉耗电是小麦和玉米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稻田CH4排放是水稻最主要的排放源,肥料施用和施肥后田间N2O排放是棉花、花生、大豆、油菜和水果等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3)同时,受农资投入、耕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影响,农作物的碳足迹是不断变化的。[结论]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研究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农药投入状况与产量效益的关系,研究设施蔬菜(以设施番茄生产为例)肥料农药施用的综合效益及主要生产要素效率,评估设施蔬菜减肥减药的经济效益,为科学开展“双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减肥减药效果进行经济评估,现有文献中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文章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全国21个省(市、区)设施番茄生产为评价单元; 构建了基于SFA的设施蔬菜要素贡献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化肥、农药的技术效率; 提出以“双减产量系数”“双减经济系数”为指标,评估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经济效益; 同时,结合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了产业各要素综合变化规律; [结果]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中国各省(市、区)之间肥料农药用量差别很大(2015年化肥用量最大相差49倍,农药用量最大相差39倍)。化肥用量呈下降态势,农药使用量呈微增长态势。2015年设施番茄生产的单元技术效率达到很高水平(平均9290%); 化肥、农药投入技术效率下降,农家肥投入技术效率提高。[结论]决策者要分类设定“双减”任务指标,对于山东、内蒙、辽宁、浙江、宁夏等地区,其化肥投入水平很高、化肥技术效率较低,减肥的潜力大,应该加大推进减肥提效的工作力度。对农药技术效率的分析,也同样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生产者应根据不同省市各要素投入效率,合理调配要素投入结构;肥料农药的供应商应根据决策者、生产者的目标调整和要素效率,适时调整资源配置的市场规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农业资源与区划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扬弃与改造.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当前背景下我国环境负担很重,资源节约成为一种必须.在农业资源与区划领域,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空间,满足发展的用地需求;需要加强土地整理,优化农村居住空间;需要改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加强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此,需要调整农业资源与区划的服务对象、目标体系和重点工作领域,并创新农业资源与区划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基础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