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的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以及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结论显示: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模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现代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创新型模式为:"种养业农户+合作社+公司+专业市场+产业协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北旱区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边疆地区,实现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科学、高效利用农牧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西北旱区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实现生产、生态与生活的"三生共赢",是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在全面分析西北旱区区位条件和农牧业特点的基础上,划定了西北旱区的区域范围;在深入分析西北旱区农牧业自然资源禀赋、农牧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潜力;从多个标准出发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节水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压夏扩秋、为牧而种"的结构调整原则,"灌区节水、旱区集水"的工程措施建议,以及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农技推广重点,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方向、路径和发展尺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产量展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性和空间有限的困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分析推导,实践归纳总结,政策引领分析。[结果]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方面寻找根本驱动力,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展开。[结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3个创新:(1)体系创新,即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2)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3)模式创新,即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特效模式,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找到特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环京津农牧交错区耕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现代农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牧业纵横结合一体化经营模式是理想的形式,而且耕地资源条件、灌溉条件与草地规模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与引导对其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青海在特色农牧业迅速发展,马铃薯、油菜、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突破6.66万公顷,占65%。完成畜种改良478.55万头(只),引进推广良种畜2.5万头(只),今后发展思路: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强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耦合度在14年间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反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极小,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4年间都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结论]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均濒临失衡,而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类型逐渐由生态环境敏感型转变为生态环境风险型,有向生态环境恶化型转变的趋势,各地区当中阿坝州的恶化情况最为严重,攀枝花市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伊犁州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的协调发展,构建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对伊犁州农牧业资源禀赋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度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值并进行空间显化;借助Geo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时空分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各地县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三级梯次特征;(2)沙湾县、伊宁县等地区由于经济优势与资源丰富条件存在耦合协调水平溢出效应;(3)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涟漪效应,如额敏县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但其邻近地区哈巴河县、托里县、和县和吉木乃县耦合协调水平较低;(4)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规模效应,如沙湾县、乌苏市和新源县形成伊犁州东部农牧业规模效应。[结论]伊犁州农牧业发展中,应重点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基于此,以案例的形式概述总结了6种适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果]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能源引导模式、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环保型种养殖模式、多层面循环经营模式、综合型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休闲观光园模式。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循环农业的理念应用、组织模式、产业融合、补偿机制、科技支撑、保障研究等几个方面。[结论]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未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产业时空布局良好且发展潜力巨大,研究其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等相关问题。[结果]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研究得出河南省应该从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服务带动"模式、"景观休憩"模式、"文化探寻"模式来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质量。[结论]该研究解决了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资源、要素与政策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必备因素,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梳理资源、要素与政策间的互动关系,理清“资源—要素—政策”互动对乡村发展模式的作用机理,进而提炼4种典型乡村发展模式,并给出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切实促进乡村振兴的提质增效。[方法]文章从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维度出发,结合国内不同地区的典型成功案例,构建“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下乡村发展的理论模型,进而提炼乡村典型发展模式。[结果](1)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要素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政策是乡村发展的催化剂。在政府配套政策的催化下,不同类型的乡村资源在发展要素的带动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2)基于“资源—要素—政策”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机理,将乡村发展模式划分为:专业化农业发展型、田园综合体发展型、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小城镇辐射带动型4种典型发展模式。[结论]未来,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建议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未来建议坚持生态持续化、生活现代化、产业升级化发展;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模式,在以后的发展中建议更注重乡村生态化、旅游休闲化、区域联动化和品牌化;小城镇辐射带动型...  相似文献   

11.
边缘藏区生态资源丰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离中心城市和市场较远,面临经济边缘化和定位边缘化的双重困境。如何突破地理交通因素的制约,是边缘藏区考虑经济发展模式回避不了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巴塘县为例,提出边缘藏区应站在开放前列,配合西部大开发整体战略,以扩大开放为第一动力,建设内陆高原经济门户高地,让特色农牧业、生态药业、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达到相当规模,并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绿色文明"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在我国各产业发展中已逐渐显现,基于农业旅游产业集群概念、构成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结合"生态文明观"背景,提出农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应从模块化、网络化、多方参与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完善和创新,走生态型、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问:如何实现牦牛产业的绿色发展?答:"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农牧业"是逐级分解、逻辑关系明确的三个层次,符合国内外对该地区发展的要求、趋势与同行认可,是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的立足点。"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四个关键词清晰地描述了青海农牧业发展的边界与指向,发展方向一定要符合"绿色"的总体要求,其内涵是极其丰  相似文献   

14.
资源依托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依托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对市场和资源高度依赖,产业链条短、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提出资源依托型县域需要在发展模式上进行新的选择,逐步实现由资源依托型向创新导向型的过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一五以来,青海农牧业立足肉、蛋、奶、菜自给目标,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2009年粮食实现了农牧民口粮基本自给目标,油料自给有余,肉奶基本自给,农牧业产业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当前,青海农牧业已经进入加  相似文献   

16.
由于资源的的制约,干旱区资源型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和其现有发展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发展了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现有矿产资源开发、保证城市经济来源的前提下,建立循环经济为主导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培养人才和企业生产的科技力量,发展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地处我国西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特色农牧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型城市的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保有状态和运行情况,以应对整个区域未来转型发展需求,[方法]基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针对新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市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与统计评价。[结果]榆林市耕地承载力均衡,粮食可以维持人们的正常消耗,但耕地发展潜力有限;建设用地承载力因城市化进程持续扩张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而能源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富集盈余,能够保证足够的区域发展需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成为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灵活运用土地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高端能化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海加速度     
高原农牧新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提出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战略思路,全省农牧业经济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县域农牧业农牧区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部分农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规模偏小与品质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不紧、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不够、增效与增收难度加大等矛盾。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牧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全面提升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对于具有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如何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利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启示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依低碳经济理念,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原则,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通过构建农牧业产业综合体系,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牧业资源与物质产品得以低碳、互补和循环利用,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