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明的传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一、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上万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大到思想意识、价值判断,小到日常起居、言行习俗,都深深地浸润着农业文化的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农耕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有利于生态宜居,有利于乡风文明,有利于治理有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承农耕文化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分享农民丰收喜悦的同时,弘扬农耕文明、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对于丰收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专属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祖先们数千年的乡土耕作孕育了厚重灿烂的农耕文明。不论是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还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统领性文件,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当前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乡村旅游促进了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双重发展,但开发过程中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不甚理想,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本文在阐释农耕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与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就其开发原则与发展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农耕文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累积形成的,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今天,上海作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受城市商业文明影响最深的城市,传统乡村及其相应的农耕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曾经有过上海不需要农业、农村的思想倾向。今天,乡村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和发现,特别是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的提出之后,上海各方面都行动了起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把农耕文化传承放到重要位置,引起重视、看清差距、找准弱项,从历史本源、发展轨迹,找到"传承什么"的答案。近日,笔者到江苏兴化市就农耕文化传承问题开展调研,实地走访6个镇6个村,与村民和镇村干部深入交流,有以下几点思考。传承什么农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因此,必须把农耕文化传承放到重要位置,引起重视、看清差距、找准弱项,  相似文献   

10.
以农耕特色传统美学视角为突破,研究了农耕传统美学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提出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及农耕美学,建立一种文明、和谐、儒雅,尊重个性,理解包容,享有共同价值观及精神追求的理想乡村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绵延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中,炎黄子孙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逐渐形成了土地精耕细作、生产勤俭节约、经济富国足民、文化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取得了丰硕的农耕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长河将我们带到21世纪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是陶铸乡民精神风貌与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实体空间,然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给乡村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式微。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完善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以乡村为载体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做好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利用,刻不容缓。乡村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有千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让农耕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其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遗产,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做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对于保护、传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全面了解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潮州市乡村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基本乡村旅游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农耕文化的参与性及选择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目的等。[结果]潮州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及梯田等类型,且绝大部分游客对目前潮州体验式乡村旅游持满意态度,34.1%的游客选择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是为了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27.7%的游客选择农耕文化旅游是为了体验劳动的快乐,但目前潮州特有的茶文化和畲族文化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论]利用农耕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有品位的身心体验,增强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吸引力,同时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保证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详尽指示,要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乡  相似文献   

17.
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精髓,其发掘程度及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及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系统调研,对农耕文化的特征及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探讨了沂源县三岔乡乡村旅游中以农家乐、休闲娱乐和民俗表演为住的3种农耕文化的发展模式,同时指出在文化挖掘过程中存在的农耕文化产业链不完善、乡土特色缺乏及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最后从挖掘农耕资源,打造农耕文化产品;拓展农耕观光体验,加快农耕旅游发展;加强农耕文化宣传,创建优势文化品牌;转变农耕文化发掘模式,创新农耕文化运营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沂源县三岔乡农耕文化的发掘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演进中,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形成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勤劳协作”“革故鼎新”的思想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的传承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具有“育农”和“乐农”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养人才、加大农耕文化的传播力度等措施发挥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让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乡风文明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温馨、幸福。因此,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教育农民,比如举办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艺表演,利用农民身边的典型宣传农村传统美德与传统文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定期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山西运城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一约七会"制度为保障、以文化大礼堂为平台、以新乡贤为引领,采取多种措施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