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对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基于2012—2017年的统计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区位熵指数衡量江西省农业产业相对集中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反映各地区农业相对区位优势,并利用经济增长函数分解区位熵指数,构建了综合考察产业要素投入、技术和市场化水平以及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等4类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库,由此探究江西省农业相对区位优势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结果](1) 2012—2017年度江西省各地级市农业专业化程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为农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区域。从绝对优势视角看,南昌等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区位和经济总体发展程度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但该文立足于相对优势视角,从产业规模相对集中度的切入点,观察各地区农业经济相对优势,试图更全面和深入地透视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发展潜质。(2)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等投入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国际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对农业区位优势都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及交通通达度对地区一体化和产业融合的影响比对农业产业本身影响更大,使这些因素对各地区农业区位熵指数的影响呈现为负向,即对农业产生分散的净效应,但同时,农业区位集中的地区受这种分散作用要显著小于区位非集中地区,显示了集中区仍具有相对的产业优势。(4)农业财政扶持力度的影响存在组别差异,对于农业区位相对集中的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区位优势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相对非集中地区,则受到投入相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结论]对于农业区位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政府可通过加强农业产业方面的政策引导,突破原有生产规模的限制,推动农业产业的提升。对于劣势地区,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罗琦  罗明忠 《南方农村》2015,(1):9-15,38
立足于江西省赣州市农业产业的现状,运用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指标对赣州市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牧业等进行了测算,发现赣州市农业产业的产业优势;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应选择粮食、蔬菜和水果产业作为赣州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并要注意突出优势,加快整体推进;加大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扩大影响,发挥品牌效应;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中。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集群是优化区域农业产业布局与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集聚影响要素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分析工具,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及结构、政府、机会6个方面对天津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包括基于禀赋资源的都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基于资源共享的科技与流通产业集群、基于产业关联的加工产业集群及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创意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具备发展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市场与资源基础,各区县应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发展战略选择适合于本区域特点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及品牌建设推进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内农业区域特点,试图找出环首都农业竞争优势,以期为京津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环首都农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递进法分析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涉及县、市的农业发展特点,重点分析河北省在农业资源、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区位及物流成本、技术获取转化及错位发展等优势。[结果]张家口、承德环首都北部区域,生态基础良好,绿色农产品、休闲农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保定、廊坊环首都南部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畜产品、蔬果的质量与产量均较高。[结论]环首都经济圈内河北省的农业产业优势显著,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农业区域合作是"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罗丹 《山西农经》2022,(2):62-64
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为例,从产业类型、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现状,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合作社空壳化严重、标准化程度低、发展资金及专业人才不足、缺乏产品文化等问题,立足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两新"田园政策,提出及时清理空壳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出台农业用地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审计依据: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及参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宁波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发(2008)62号]、《宁波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办法》及《宁波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办法补充意见》、《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贴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财政直接补助、补偿支持农业产业化,将更多地采用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的方式,让优势龙头企业得到更多的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5月3日,中国农业银行、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蓉联合召开合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接会,透露此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差异性和相对优势及其竞争力。[方法]在宏观层面运用了传统的基尼系数分析3个省份历史发展上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判断3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虹吸效应;从中观层面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农畜林渔等方面判断各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程度;从微观层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离出3个地区的各部门产业的优势及其竞争力。[结果]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结论]通过比较地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全域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粮食     
财政部消息称,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8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265个。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财政部11日发布信息,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8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265个。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向农业渗透,是地质与农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文章分析了开展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的意义和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工作的现状.就如何开展农业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的甘肃农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甘肃省第5次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甘肃农业发展.结果表明,甘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赢利性不强,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物质基础.甘肃省要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农业,发展与农业关联的其他产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农业的多重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研究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经济视角下农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到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因此采用低耗能、低排放和零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的生产离不开科技资源,引用高科技技术、设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评价研究,从农业科技授予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的数量以及农业科技论文数量等角度阐述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指出其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为实现农业化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结构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线把控的思想,体现了地区差异、生态类型差异和不同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具有地区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全国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 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对江苏省淮安市 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体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帮助优 化投资结构,以期能对淮安市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时代,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完善以绿色生态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制度。[方法]文章通过研究国内涉农资金整合现状和问题,分析发达国家涉农资金整合的经验及启示,推动我国建立以农业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机制。[结果]我国涉农资金整合存在多头管理、方向不明、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涉农资金整合势在必行,成败取决于顶层设计,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以及打破部门利益藩篱的瓶颈,落地在于"依法、照单、精准"施策。今后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生态导向,涉农资金整合要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增量资金重点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农业倾斜。[讨论]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应当建立农业农村大部门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绿色生态作为涉农资金整合支持的主攻方向,实行精准补贴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国内外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总结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主要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演变趋势进行解析。[结果] 1986—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结果如下:(1)外文文献200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中文文献2013年以后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2)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和法国国家农业、食品和环境研究所;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3)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Sustainability、Agriculture,Ecosystems Environment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其中Agriculture,Ecosystems Environment的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72次/篇)。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农业经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和《农业现代化研究》,其中《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23次/篇)。(4)外文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逐渐由"可持续的农业质量评估"向"农业管理与保护"和"土地利用"等转变;中文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逐渐由"农业可持续"和"农业生态与资源"向"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等转变。[结论]在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领域,中文文献的发表数量亟需增加,国内机构在外文文献发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内,"农业绿色发展"概念逐步取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已有的外文文献更侧重于定量评估与管理体系,而中文文献多侧重于产品技术与政策评价。目前国内农业绿色发展在理论评估和实践管理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重点拓展方向,可为未来的农业绿色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保护农业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三大目标之一.在阐述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重视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的视角,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阐述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原则,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指导和借鉴。[结果](1)农业绿色发展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资源利用节约高效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保育为根本要求,以环境友好为内在属性,以绿色产品供给有力为重要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模式;(2)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涵盖农业布局的绿色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绿色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绿色化、农业产业链接的绿色化、农产品供给的绿色化、农产品消费的绿色化等"六化"共进;(3)农业绿色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闭合、绿色主导,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四大原则。[结论]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相似的地理资源条件,又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的重要使命。但由于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是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介绍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政策等优势,阐述了适合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自然资源型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型开发模式、产业文化型开发模式、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水平而立体农业模式等5种模式。最后从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力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