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区域—要素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并讨论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概念源于"国土空间开发",交融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拓展于自然资源全要素保护。国土空间的内涵有着"区域"型和"要素"型特性之分,目前也存在分别以主体功能区制度为代表和以土地用途管制为代表的"区域"型、"要素"型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未来需要统筹两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需求,让相应制度承担起指引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生态功能受损地区系统性修复治理、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等多重任务。研究结论:做好"区域—要素统筹"是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合理利用国土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在分析部分地区在探索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面临的实际问题基础上,从全要素计划管理体系、国土空间准入许可制度、全过程国土空间开发许可制度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与预警机制等角度,提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健全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可以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详细分析了现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把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认知,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经历了空白、雏形、确立、发展、完善到统一的6个阶段变化后,其现实需求与发展目标也随之改变,现阶段的管制需求主要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目标主要是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质量。(2)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构建可从计划管理、空间准入、用途转用、实施许可、监督管理等环节入手,其中计划管理、空间准入、用途转用是事前计划环节,实施许可是事中管理环节,监督管理是事后监管环节。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工作,应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各层级的实施机制、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关系,建立和实施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为构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基本特征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奠定制度基础,是新时期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综合管理的重要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内涵该如何界定?它将如何发挥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落实"两统一"职责的关键实施路径,也是推进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省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指导市县细化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层级,统筹设置其架构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需求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省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及基本架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口较为密集、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日本极其重视对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法律体系、管制手段、协调管控及网格化空间格局的构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改进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是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总结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探索中遇到的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用途管制审批和执行缺乏法定依据、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空间补偿机制缺失、信息平台之间缺乏横向联通和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而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出明确保护区边界并进行确权登记、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法律机制、统筹生态空间保护的刚性和弹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全国层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乃至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厘清"三区三线"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管制分区的创新思路,推进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建设。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三区三线"以"双评价"为科学基点,是整合空间类规划分区的核心举措,是用途管制的重要抓手。(2)"三线"与"三区"的区别在于,"三线"兼具"功能区"和"管制区"的双重属性,而"三区"则侧重于"功能区",因此需要在"三区"基础上,结合"三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体系。(3)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首先,需要建立与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双评价"范式;其次,构建"适宜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三区"格局优化模型;最后,依据"划管结合"原则,综合考虑功能和管控的双重要求,提出功能区与管制区融合的分区思路。(4)分区管制策略重点回答"不能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可以怎么做"等问题。研究结论:划定"三区三线"是为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相协调的时空秩序,规范人类对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种行为。今后在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可落地、易管理的空间用途管控制度。  相似文献   

12.
健全用途管制,监督规划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已实行了多年的土地用途管制,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客观认识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建议,可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使命,但如何"统一行使"还未真正破题。本文基于实践认知,提出了对"统一行使"内涵的理解,探讨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定位,总结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加快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部署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深化用地与规划审批制度改革、择机出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性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科学内涵,讨论新时代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的基础性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对象是一个空间、属性与行为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管制实施中需协调好实体空间、功能空间与管理空间的关系。同时,异质性、动态性与尺度性等主要空间属性影响着管制实践的效率。(2)新时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了用途管制理念方法,但实践的滞后性引发了系统治理思维与分区分类管控的矛盾,空间尺度性与事权划分不匹配,管制手段中审批与许可关系不清等问题。(3)机构改革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带来机遇,但管制主体的职能界限模糊与"上下不对齐"的治理结构设置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容体系逐渐完善,但基础理论认知和管制实施的矛盾仍旧突出,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5.
正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日本国土空间的用途类型以及管制措施,为中国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与法律体系具有权威性,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立法支撑与制度保障;(2)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部门、各层级职权清晰,能够统一协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3)日本尊重国土空间使用类型的多样性,实施刚柔结合的用途管制制度;(4)日本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保证了规划的实施效力;(5)日本重视国土空间的系统性,保障用途管制的整体性。研究结论: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对中国有所启示,主要包括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立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机制、确立常态化的多维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体系、构建刚柔结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管制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分析了美、英、日、德等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做法,认为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边界+管控"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管制手段和"分区+管制"的城市空间管制手段是确保管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并归纳出不同国家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呈现出更加注重管制效率、管制的刚性与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特点和趋势。通过对这些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探析,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机制、规则、实施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管制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成为助力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政策工具。本文通过梳理新形势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新需求,对基于"三区三线"的国土空间管控需求和管控路径的构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如何从规划融合的角度,夯实统一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基础,值得深思。笔者选择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4个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紧密关联的规划,对各规划的功能定位、管控目标、实施保障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空间规划体系改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被赋予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覆盖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了重大契机。在系统分析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就机构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