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因素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出评价,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因素出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出了评价,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口滨海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口滨海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是我国湿地中的一个重要的大类,然而目前国内外还尚未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河口滨海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反映生态特征和功能的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5项和三级指标13项,可对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特征、生态演替阶段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04,(7):3-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堆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福安市滨海湿地的生态特征、生态功能以及存在问题,对如何保护和利用福安滨海湿地,提出了建立福安滨海湿地信息管理系统及监测体系,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细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意识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蓓 《山西农经》2021,(1):97-98
从景观生态美学视角出发,以若尔盖湿地旅游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的感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湿地旅游景观生态美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以生态美学审美观为指导,从人的审美感知进行分析,总结属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特有的生态价值体系和审美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农用地数量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针对山东省的农用地数量进行统计并通过生态安全指数来评价农用地的生态安全性,以期为山东省的农用地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2007~2016年山东省农用地数量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由17项指标构成的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采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计算单项和综合安全指数来评价农用地的生态安全性。[结果]2007~2016年,10年间山东省农用地的面积未出现较大变动,一直保持在1 150万hm~2以上。经计算,山东省2010年和2015年的农用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597 2和0.636 6,按照山东省农用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标准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5年的农用地生态安全等级均为"敏感级",但2015年比2010年的安全值略有提升。[结论]山东省农用地数量在2007~2016年的10年间未出现较大变动,一直保持在1 000万hm~2以上。2010年和2015年山东省农用地生态安全状态处于敏感级。虽然5年间生态安全值略有上升,但仍有很多生态安全问题需要注意,尤其是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理,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农用地生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全省农用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位置,是全国最大湿地之一,是亚洲第二大的芦苇生产基地。湿地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辽河三角洲是镶嵌在辽宁大地一块绿色瑰宝,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在这个地区一切生产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湿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这个大局,保障生物多样性,用自然生产力的提高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湿地生态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条件,在土壤浸泡于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物质循环功能,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拦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问题也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大,油气资源丰富,盐卤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基础设施良好,区位投资与开发环境优越,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由于淡水短缺、铁路港口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本区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应注意合理利用黄河水,加强港口设施和化工基地建设,发展“农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滩涂产业化;力争到下世纪初的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能源、化工、农牧渔业三大基地,使之成为我国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寻其有效改善措施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从社会经济安全、农业用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及生态用水安全4个层面构建黄河流域水安全评价模型,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选取2004—2017年9个省区11个指标,分别对其水足迹、水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黄河流域总体水足迹呈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总水足迹中占比最大,约92%;黄河流域总体水安全状况呈现变好的趋势,青海省水安全等级最高,内蒙古水安全程度最差;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制约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人均水足迹、农业用水效率以及灰水足迹强度,9个省区水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性特点。结论 9个省区应结合自身短板,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用水战略和节水战略,以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正确评估土壤盐渍化状况,掌握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是合理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壤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方法]文章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县作为采样区,利用4种确定性方法 (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和3种地统计不确定性方法 (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分别对研究区进行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估计,从误差和空间分布特点上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并明确了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地统计不确定性插值方法的精度整体上优于确定性方法,简单克里格预测后的空间表达和误差精度均属最优。基于最优的空间预测方法,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目前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且部分区域存在斑块状现象。非盐渍化、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和盐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4%、27.14%、43.70%、21.21%和5.41%。[结论]在土壤属性变异强度大的时候,采用简单克里格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都与水有关。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水为切入点。科学配水,统一管水,全民节水,植物涵养水,只有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才能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及预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黄河源头建立特殊生态功能区是保护黄河源头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界定了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并探讨了其建设措施及预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 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宁夏生态安全预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中。该文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3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29.60%。生态压力指数由0.6469上升到3.5508,增长了4.49倍,生态安全等级由1985年的Ⅱ级变为1990年的Ⅳ级,此后15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发展情况,为两系统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法 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及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7—2021年土地生态和粮食安全的统计数据,构建系统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发展类型。结果 (1)2007—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均出现“波动上涨”的现象,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42 5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1年的0.681 3较为安全的状态,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33 4较不安全的状态,上升至2021年0.879 0安全的状态;(2)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86 0,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21年耦合协调度均值0.879 0,提高至良好协调阶段,两系统互相作用程度不断加大且协调性逐步增强。结论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生态同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