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红 《中国土地》2022,(10):10-13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历程,立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结合土地储备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完善土地储备相关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储备土地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要素保障。本文在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运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大湾区土地储备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改革背景下,健全完善省级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省级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从明确立法依据、摸清资产家底、完善运行机制、拓展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省级土地储备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法律调整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交叉性,其在归属、利用与保护制度上呈现公私法交融特点。《民法典》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规定呈现“归属——利用——保护”的私法路径。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中,民法具有基础性法律地位。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制度中,宪法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向民法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转化,民法统摄自然资源单行法归属规定。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利用制度中,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主要体现为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市场化,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丰富拓展有利于自然资源市场的资源配置。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制度中,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实践探索,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民事保护铺平道路,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供民法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等目标,各地以土地储备为原型,结合工作需要,创新了土地整备、生态银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实践做法,推动土地资源储备向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综合整备演化,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系统分析了土地整备、生态银行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基层自然资源综合整备具体实践机制和制度优势,围绕整备主体、实施模式、利益分配、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建立自然资源综合整备制度的建议:(1)建立多方协同自然资源综合整备主体体系;(2)探索分类整合、综合开发的实施模式;(3)完善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4)健全自然资源综合整备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6.
柴铎  林梦柔  刘鸿 《中国土地》2022,(10):14-17
本文认为,土地储备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但面临风险和成本“双提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是必然选择。依据土地储备资产价值生成的要素投入贡献,可将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储备分为债权和股权两类性质、三阶形态。  相似文献   

7.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是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一种行使方式,是落实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方式。目前,对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法律并无明确规定,试点地区开始探索行之有效的委托代理履职模式。文章通过梳理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发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面临所有权行使的权责不明确、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不清、委托代理制度不健全等困境。基于此,文章从优化权责分配关系、做好资产清查和统计工作、科学编制自然资源清单、完善委托代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实践中已有应对机制,但系统高效的制度建构仍待开展。制度逻辑的厘清是制度建构的前提,一方面,需要明确求偿主体、赔偿责任主体、赔偿对象与客体、赔偿原因及赔偿范围等内部构成;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对既有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相关制度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相关制度的外部界分,以探求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专门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空间。在此基础上,以功能适当与规范适格为导向,采用整体性思路疏通制度运作路径,形成致力于自然资源资产损害救济的制度合力,以实现节省制度构建成本、预防制度冲突、更好地维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  相似文献   

9.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在"国土三调"等现有各类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统一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叠加生成七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属性信息,并利用现有各类自然资源价格成果建立全国资产清查价格体系,估算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基本摸清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本文在河北省试点工作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工作流程和方法,在示范区域进行实践工作,提出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为全面铺开清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晋洲  李娜 《中国土地》2022,(10):43-46
本文围绕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梳理已有工作基础,探讨了该项工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整体情况、利用情况和权益维护情况等三个维度确定统计数据需求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梳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面临的困境和通用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和分析土地分等定级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而提出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为主体,以市场机制和政府管控为两翼的中国方案。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符合中国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可在分类标准制定、核算单元选取、核算周期设置、核算方法改进、核算技术优化以及核算成果展示等诸多方面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中国方案,应根植于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制,融合中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而不应机械地沿用和照搬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莉 《中国土地》2023,(2):24-26
储备土地资产清查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专项内容,其成果可反映潜在可形成出让金收入的土地资产的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等信息。本文梳理了储备土地资产清查的工作要点,并通过分析试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难点,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是保障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顺畅运行和所有者职责有效行使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对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的对比分析,从考核评价主体与对象、方式与内容、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计算与结果评定等方面,探索了市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与方法,构建包括资产管理成效、所有者职责履行情况、公众满意程度和所有者权益损害事件四部分内容的区县政府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架构,以及包括职能任务和专项任务两部分内容的市政府履职部门考核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我国土地储备模式的演化过程,讨论了模式选择对做大土地资产、用好土地资产的影响,解释了土地储备模式的演变规律,以期为现阶段土地储备制度转型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提示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是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构建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扫码关注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16.
正核心提示开展土地资产核算是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探讨了土地资产核算体系的构建思路,深入分析了土地资产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区分土地资产核算的不同时空尺度、不同资产内涵和不同客体对象,从全流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监管的角度进行多维度的土地资产核算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本文在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客体、权利等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索构建天津市“三维两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框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编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倒逼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事关我国今后发展战略选择和产业优化布局。2018年8月,黑龙江省开展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试点工作,结合黑龙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情况,探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编制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围绕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揭示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的实现逻辑,提出完善全民 所有权实现机制的建议。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自然资源资产生态属性决定生态产品是自然资源资 产所有权实现的重要内容;全民所有权行使主体直接行使所有权意义上的资源资产管理权利,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保值 增值;通过自然资源保护和市场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及经济收益最大化,通过公益支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成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实现的基本逻辑。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 权实现,需在改善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基础上,通过权利赋予、市场流转、收益分配和配套制度建设,为全体公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损害的概念与内涵,界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依据,探讨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的范围、主体与规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损害具有财产权益损害与生态环境权益损害双重属性,自然资源资产损害与生态环境损害的内涵上存在交叉重叠。(2)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范围应界定为财产性权益损害,而生态环境权益损害应当与传统意义上纯环境要素损害一并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3)在现有委托代理机制下,应探索县级代理行使所有权职责,以属地为基本单位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请求权。(4)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的具体行使程序应当包括线索发现、损害调查、鉴定评估、提起诉讼、监督与报告等环节。研究结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范围应界定为财产性权益损害,并以民事诉讼为基础建立行使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