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夏林  陈步高 《经济师》2012,(9):176-178
妥善解决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村为例深入探讨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窘迫、就业困难、心理失衡的成因,指出只有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专项养老保障基金、健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积极扶持失地农民就业才是解决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非自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海鹰 《生产力研究》2006,23(2):105-108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处境,比较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效用,总结了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的困境和不利条件,提出在我国农业急需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失地农民可利用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业市场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存在多种问题,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不稳定。社会保障是最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安置方式。它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创业等问题,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权益。分析当前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的缺陷,并就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镇近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届政府正在逐渐的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从失地农民生活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3)
城镇化进程中,经常伴随着一部分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现实问题。这部分失地农民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如自主创业能力弱、再就业渠道狭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生存和发展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凸显出来。文章阐述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分析失地农民在生活与精神层面的需要,有助于政府从深层次上关注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资金资本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资金资本化困境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不只是面临着资产损失的补偿问题,更面临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是中国式的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农民现有的资源,包括其拥有的失地补偿金,促进失地农民的非农化过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长沙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在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失地农民的资金资本化的现实困境与化解途径,将会促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为周边农村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些农民的生活方式、收入来源都因失去土地在一夜间发生改变。但由于大多数失地农民在文化、技术、年龄等个人素质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引发的问题凸现。为了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问题,需要政府必须强化引导工作、改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将社会保障系统覆盖到失地农民,设立培训基金、强制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创业、投资、就业、培训咨询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多途径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艳  李华  陆宁 《经济师》2010,(3):23-2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仅仅只考虑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文章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与获取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说来,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小商品城”所在地,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第17位的义乌市居民应当是很富的。在一个县级市中能够拥有600多辆奔驰、宝马私家车,足可以说明义乌市居民总体的富裕程度。但是,义乌市目前还有2200个失地农民处在社保体系建设的两难困境中,他们既不像未失地农民那样根本就没有由政府主持建立的社保体系,但是在实际上又得不到这种社保体系可能带来的好处,他们陷进了社保体系的“黑洞”。义乌市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建立了一个虽然比较初步,但却比较全面的失地农民的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的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关注他们并解决他们失地后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失地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的危害,进而探讨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失业保险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能从开发商或政府获得高额补偿金之外,其他欠发达地区处于适龄劳动力的失地农民一般得到的补偿较低,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亟需失业保险的保护和促进其再就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去土地对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影响显著;与没有失去土地的农民相比,失地农民更愿意参加失业保险.现阶段,政府应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到失业保险的保护之中,促进他们有效就业,从而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因撤村建居、旧村改造产生了大批失地农民,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着融入城市的过程,从农村到城市他们需要再社会化。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影响着失地农民再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失地农民的自身因素、撤村建居点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社区服务和人文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剧,失地农民成为此过程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和掌握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四川省大英县周边的象山镇、田坝子社区和隆盛镇明月村共10户失地农民,对重庆涪陵区百胜镇,致韩镇,铜梁乡进行走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失地情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了解失地农民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补偿标准低、分配混乱、部分失地农民丧失"国民待遇"等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于对酒泉市肃州区的调查,通过对农民失地后的情况以及失地后养老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保障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转用,农民失去了可维持生计的保障。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关职业技能水平低下,而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他们处于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弱势地位。根据国际经验,促使失地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有效措施是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这不仅能直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能间接引导其走向未来发展之路。文章从教育政策、税收金融政策、财政与土地政策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保障系统。通过这些政策的组合与创新,充分发挥正效应,减少征地冲突和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失地农民培训效果,提升其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应城市生活以及满足再就业教育的需求,进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政策不合理,补偿标准偏低,不利于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通过对合肥市与常州市失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比较分析,指出了两市政策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针对失地农民的政策建议.目的在于为合肥市政府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切实重视并提高失地农民的各项待遇,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失地前相比不至于下降,这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已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实际运作中,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面临着公共性流失的困境.本文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为视角,论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的表现,并从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公共性流失的原因作出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荣莉 《经济师》2009,(11):226-227
在贵州水电开发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然而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并且方式单一,这些失地农民转化为无业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建设贵州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贵州地区水电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征地补偿情况以及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失地农民自我发展和生活保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但同时,农户土地被大量征用,相当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后处于无业、待业,生活得不到保障。为解决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消极影响,提出政府应该采取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等优惠政策,以及推动失地农民再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