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杰 《企业技术开发》2002,(12):102-103
<正>从2002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1999年开始的高校全面扩招计划并没有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预期,而当年扩招的本科生2003年才进入就业市场。通过扩招生来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劳动力进入市场,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即期的劳动力进入未来就业市场时,社会上有足够的或者说相应的工作机会。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些工作机会大部分是通过经济增长来实现的。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增长的预期显然没有成为现实,2002年的经济形势并  相似文献   

2.
北班 《企业世界》2005,(9):39-39
1.新增就业群体就业问题。2004年我国16岁及以上人口数比上年增加1660人,劳动力供给压力仍较大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合计1080万人,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最的30.8%。新增就业群体的增长逐渐成为失业的主要来源,2004年约有31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37.5%。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5亿,因此中国劳动力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显然是过剩的,农民工就业压力沉重。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即使从2000年起每年新增安排800万人就业,也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较彻底地解决中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然而当前在局部上,农民工短缺却是事实,在庞大的农民工人口的压力下,农民工流动渠道仍然不畅通。在种种构成“民工荒”和“民工潮”现象的原因中,大多数是制度本身问题及政策导向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求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从今年情况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城镇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就业压力增大。中国作为世界上第_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据测算,我国目前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有2400万人,而每年提供城镇就业岗位只有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约800万人,劳动就业的供需缺口依然十分庞大。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总的方面来看,基本保持着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略有改善的状态。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形势变化早于其他地区,就业形势变化也是如此。以天津、上海的就业形势和趋势为例,从劳动力需求视角看,两市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将逐渐减量化、技能化,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将承载大多数劳动力;从劳动力供给视角看,两市劳动力供给数量难以再现以前的大幅增长,结构性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因此,扩大就业必须在劳动力需求侧、供给侧、供需衔接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劳动的经济来源。而且是劳动立足社会的精神寄托。然而,现实时常会出现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之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我国劳动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就业结构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主观上看:有的劳动是就业心态不能随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有的劳动是没有努力去寻找就业信息;有的劳动则是因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信息不对称因素造成难于就业等。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由于新增劳动力将在今年达到一个高峰,中国今年的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大压力。“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预计今年,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也将不足,而随着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还可能造成东部就业空间的紧缩。  相似文献   

9.
根据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也正从计划行政配置转向劳动力市场配置。现今的劳动力市场配置具有自由、公开、统一、开放等诸多优点。 然而,中国现今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就业供需严重失衡,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造成目前巨大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其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高…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把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坚持把促进就业与改革传统劳动体制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及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70年代末的“待业”高峰和90年代末的体制性失业(“下岗”)高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问题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一些做法,展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悄然来临。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化解第三次就业高峰,笔者从荆州市化解两次就业高峰的措施及政策演变历程,来回顾、探讨应对就业压力、建立创业促就业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平 《中国就业》2009,(11):44-45
就业工作没有停歇的时候,始终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虽然从就业的总量来看,福建省的就业压力不会太大,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增长及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福建省就业形势长期以来也较为严峻。特别是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一直成为该省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回答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提出的有关中国就业情况的问题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或压力还是要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就业。从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提出,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到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就业工作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认识就业形势,增强扩大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的五年中,吉林省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应当看到,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就业形势正在发生新的较大的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就业工作任务依然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一是三支劳动力大军交汇,城镇就业压力不减。未来三年,吉林省就业将呈现出总量大,新老劳动力、城乡劳动力相互交汇的走势。其中,以原国有企业并轨人员、集体企业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体的再就业劳动力大军,数量超过百万;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初高中毕业生等城镇青年为主体的新成长劳动力大军,数量约75万人;以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军,约200万人。再考虑到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国际市场变化对就业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未来三年的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处于峰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2,(2):1-1
国务院发布2011-2015年促进就业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就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实际。从长期来讲,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进入到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点击     
[发改委]:2006年中国就业压力增大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分析认为, 2006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工作难度增大。如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产能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0年,尽管从数字上看,中国出口有了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对出口企业来说,压力依然不减。下半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汇率的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难、土地使用成本上涨……都是现实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当前贵州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进行了总量上和结构上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贵州对劳动力的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贵州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缺口拉大,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并存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贵州劳动力市场产生问题的相应对策,包括有从扩大劳动力需求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从城镇劳动力供给构成情况看,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我市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体,占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的78.43%,复退转军人和其他失业人员占2.21%.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进入供给高峰期.从就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员数量所占比重依次为7.09%、32.99%、59.91%,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从就业渠道来看,国有、集体等经济单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减弱,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安置能力明显增强.按照近年国民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增加的比例测算,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可满足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预测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成功可能性时,大多数观察者都把庞大的人口规模从而产生的就业压力,作为头一位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又把目光集中到严峻的城市下岗和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反映的农村就业不足现象。仅仅从表面上观察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宏观经济低潮之后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人们往往把当时的劳动力市场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