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股票指数期货套利是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中一种重要的交易行为,股指期货价格的合理定价,对促进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促进现货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对现货市场有不利影响。对国外近20年来股指期货套利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希望能够对中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交易提供套利方面的理论研究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计套利是利用不同期货价格之间的稳定统计关系来寻求非正常波动的获利机会的一种期货投资。中国期货市场有很多品种,它们的价格运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统计关系,任何偏离该稳定关系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统计套利的机会。通过对天胶和棉花大宗商品主力期货价格的统计关系及其套利进行研究,发现统计套利在中国期货市场是普遍存在的,这可以为期货投资带来丰厚的低风险利润。  相似文献   

3.
中国期货市场近两年发展迅速,其功能发挥越来越显著。许多地区均将建设包括期货市场的各类市场作为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战略,主要原因是期货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包括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订单农业、完善价格体系、完善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等。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和政府应重视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加大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支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操作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期货业起步较晚,尚属于试点阶段,因为风险管理相对滞后,影响了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在目前情况下,迫切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我国的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期货市场规范化的有力保证,应该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立法,依法治市。同时,还应通过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自律管理组织,优化会员结构,增加套期保值和建立分层结算系统,达到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股指期货套利理论通常假设投资者是同质的,但实际上由于受到资本限制等原因,投资者的套利条件和套利头寸等都会表现出异质性,这对股指期货的套利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假设前提,首先探讨了定价误差的均值回复性动因,然后运用ESTAR-EC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利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套利交易者导致了定价误差的均值回复性;股指期货市场先于现货市场对定价误差做出反应;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调整幅度也大于现货市场;负定价误差对期现货两个市场的影响大于正定价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指期货跨期套利对于股指期货市场有效运行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股指期货跨期套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基于特定的模型识别合约间价差是否处于异常水平。基于两种不同的现象和理论提出的指导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的两种模型和方法,即基于持有成本定价理论的无套利区间模型和基于均值回复理论的移动平均套利模型,对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业资源匮乏。农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但近年来日本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总产量从1994年的9.9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28万吨,增长了1.8倍,日本油料生产的快速增长与国内油料发展与保护政策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以国内支持方式鼓励本国农民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利用边境措施来保护国内油脂加工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大大减少了植物油的进口量,保护了本国农民利益和促进了油脂加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是植物油的进口大国,进口量占到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因而,学习借鉴日本油料发展政策,对于稳定我国国内植物油市场,发展油料产业,保证食用油脂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关两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价格发现功能,但与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美国相比,这一功能的发挥要明显落后于美国。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大量套利者的存在,是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实现的基础。本文对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进行分析,利用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通过寻找股指两个合约的均衡价差。再利用同一标的指数的不同交割月股指期货合约的平价模型推断出跨期套利的触发条件为价差加上交易成本,小于均衡价差、价差大于均衡价差加上交易成本,跨期套利的终止条件为无套利区间[-2(CFS+CFL)/M+△B,2(CFS+CFL)/M+△B],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牛市套利策略、熊市套利策略和两份合约的同时反向平仓止损策略,以供投资者进行股指期货套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股票现货市场出现猛烈的单边下行行情时,投资者会选择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以规避风险,从而将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衍生到股指期货市场,股指期货价格超跌引发的指数套利行为又会导致衍生风险的积聚和扩散。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恒生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效应的检验,阐明了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衍生机制,期望为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的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期货市场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体现。由于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军事和经济上的侵略,期货市场赖以发展的制度基础极其薄弱。市场投机过度,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期货市场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半殖民地性和非均衡性特征。近代中国期货市场是近代中国制度变迁的产物。研究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特征,对于完善当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交割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合的制度保证。我国商品期货交割制度是在政府偏好主导期货市场的发展、现货市场基础逐渐加强和借鉴西方成熟市场交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制度变迁过程反映了从“零交割观点”到“限制交割观点”再到“无限制交割观点”的转变。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商品期货交割制度的演变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交割制度创新的路径应当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政府应放松对市场微观主体(投资投机者、套利者、套期保值者和经纪商等)合理的自发行动的限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市场微观主体则需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及互动,以减少制度变迁的成本和阻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需要开发新品种、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投资结构并加快立法,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着重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相应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白糖市场的期货价格、现货价格以及NYBOT市场的期货价格的三种检验表明:郑州白糖市场的期货运行是有效的,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良好,能够引导现货价格.国家可以利用有效的期货市场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也便于套利保值,规避风险,锁定白糖的市场价格.同时,实证分析表明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不存在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期货企业文化应以风险管理为标志。期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是由知识、制度和精神所构成的整个期货企业风险管理方式。基于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要求,有必要构建期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期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还存在防范风险的意识及观念淡薄、风险控制体制弱化、风险管理手段、方法和技术落后等问题。本文建议应从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制定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等方面构建期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原期货市场发展道路的选择力求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推进期货市场,注重解决好上市品种发展的次序选择,解决好期货市场布局的优化和期化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以不断促进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股指期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完善和补充。股指期货市场的平稳推出和规范运行对于提升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中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运行特征入手,研究了股指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期对股指期货市场未来的监管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为期货市场基础的粮食现货市场不发达,国有粮食企业缺乏从事期货交易的条件和经营机制,以及粮食期货本身还存在的缺陷等制约着粮食期货市场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培育和发展粮食现货市场、健全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培育粮食期货市场主体、完善期货交易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等进一步促进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期货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期货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影响着世界其它期货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美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历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企业几乎失去了最大需求方应有的"话语权"。垄断价格形成模型和"囚徒困境"是我国企业丧失"话语权"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合作,结成价格谈判联盟;利用市场份额,分化卖方的寡头联盟;积极参与新的铁矿石定价体系发展铁矿石期货市场;开发国内外铁矿石资源,提高铁矿石资源掌控力;逐渐提高我国国内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以及规范铁矿石进口企业等增强我国铁矿石企业谈判中"话语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