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重结构特征。农户民间借贷是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农户民间借贷规模、特征、演变趋势,对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笔认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全面放开农户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加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的联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运城吕梁两市农户金融行为的调查,从借款频率与规模、借款来源与用途、家庭收入与储蓄、借款考虑因素和对农信社的评价等五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户是正规金融机构资金的净提供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借贷发生频率和借贷规模有增大的趋势;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门槛高,大量的农户贷款需求被排斥在外;民间借贷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且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友、邻里之间;而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用于非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农村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手段,弥补了正规金融的数量缺失。虽然农村的民间借贷缓解了我国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不足,但民间借贷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引发一系列纠纷。由借贷主体、形式、内容方面的问题引发的纠纷是农村民间借贷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一、城乡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一)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完善。从金融服务提供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其中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而非正规金融则主要包括民间自由借贷以及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这种金融体系尽管比较庞杂并且看似完备,但在实践中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研究的民间金融主要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组织以外的金融形式与活动.就正规金融渠道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金融机构单一化、金融市场日益垄断化的局面,城镇资金进入农村的渠道越来越窄.就民间金融渠道而言,我国农户借贷数额50%以上来自民间融资,全国中小企业约有1/3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1]因而,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呈现出的特点,对政府制定新时期农村民间金融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户民间借贷的利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8省份1882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层面民间金融的利率状况,发现目前大多数农户民间借贷仍然是无息借款,但有息借贷比例和实际借款利率有上升趋势。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民间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正规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额度、资产保障程度、借款用途和地区差别等。鉴于此,国家层面应该重视和更好地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提及农村金融,人们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的正规金融形式。其实,在我国农户借贷中,民间金融的规模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200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表明,20842家农户平均每户借款1414.25  相似文献   

8.
以对吉林省松原市玉米主产区三县一区农户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为案例调查对象,试图了解吉林省松原市玉米主产区农户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的一般状况,通过走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户资金需求非常强烈,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非正规金融已日益成为融资的主渠道。正规金融贷款主要用于农户生产性投入,农户的生活性支出主要依靠非正规金融――私人借贷供给。本文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现状、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常被称为非正规金融,它是存在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并在金融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主流正规体制之外的金融形式.本文试图从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安排非均衡导致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以及理论模型假设论证两个方面证明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并为其今后健康高效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8月31日,"恒农合作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支持论坛暨城乡民间资金互助中国行"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会上,专家学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强化监管、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资金互助进行了深入研讨。由于农村资金融通不畅,农民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难,使得部分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为民间借贷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民间借贷多以高利贷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与金融体系的重新架构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璠 《农村经济》2005,(4):70-7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正规金融撤离农村,农村资金的供需缺口加剧、民间及地下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和相应金融法规与监管制度缺乏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与风险表明,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已不能仅在局部进行修修补补,而应该在一个“大系统”的范围内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制、建立多层次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逐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等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几家机构都无法起到金融支农的作用.笔者认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无非两条思路--改革现存的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由于农村信用社事实上在农村正规金融领域已处于垄断地位,改革旧制度应主要意指农信社的改革,走农村合作银行的路子;而在现实中占据农村资金借贷绝大部分的非正规金融也必须引起相当的重视,"收编"目前仍处于地下状态的农村民营金融应成为建立新制度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农户的逐年增加,他们的金融需求成为了农村金融研究的关注点.因此,本文根据对青岛市郊区130户的问卷调查,从借款来源,借以生活为主,借贷来源以非正规金融为主、借贷期限以1年期为主和借贷规模以小额为主的借贷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户小额消费信贷供给机制、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活动,建立资金互助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贷需求与非正规金融供给的耦合——广东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为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信贷需求与非正规金融供给的状况、特点、运作机制及两者的耦合,认为非正规金融提供的信贷服务覆盖面和正规金融基本相当,借款和储蓄的主要用途都偏重于消费,借贷双方都愿意签定富有弹性的合同,资金借入、贷出的路径依赖传统的社会关系,非正规金融交易和社会交易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也不断发展。据2001年中国入民银行山东聊城市中心支行的抽样调查。在所调查的六个乡镇普遍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规模达458亿元,占当地贷款余额的37%,比2000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抽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户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的分别占所调查农户的82%、94%和24%。借贷总额达1280.2万元,较2000年增长18.38%,同时单笔贷款金额分别为325万元,2414万元和0.4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16%、12%和33.3%,借贷主体对于民间借贷的依赖性在增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前期,随着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在农村形成了私人借贷、国家农贷与农村信用社三者并存的乡村借贷体系.与当时的农村私人借贷相比,现代金融组织在借贷对象、借贷利率、借贷用途、借贷信用和手续、借贷期限等运作方式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却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现代农村金融组织运作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研究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资金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性的特征,只有深入分析这些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才能提供适应这些需求特征的金融供给.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辽宁省农户民间借贷行为存在发生率高、借贷资金以生活性为主、借款及偿还方式多样化以及多以无息借贷为主等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其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对于现阶段深化辽宁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瓶颈制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呈现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正规金融组织和民间自由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组织并存的二元结构,前者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后者为补充形式。虽说是补充形式,但也充分体现了其坚强的生命力及存在的必要性。无论如何改革,非正规金融机构都没有从农村金融体系中淡出,我们可以说:存在的就是被需要的。那么,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就有它存在的理由,这也表明了它的存在是符合一定的客观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的。一、客观原因:正规金融机构供给严重不…  相似文献   

19.
张兵  张宁 《中国农村经济》2012,(10):58-68,90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及借款用途具有显著差异,二者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非正规金融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对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非正规借贷显著降低了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因此,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事实和数据中引出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做出说明.正是在这两方面原因的作用下,凸现了农村民间借贷在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尽管如此,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农村金融秩序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容易引起债务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等.因此,提出以社区合作方式发展社区合作金融、制定规范民间借贷的管理办法,让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机构合法化,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