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炼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现状及变化炼铁的技术经济指标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两个,即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简称利用系数)和焦比,武钢高炉利用系数和焦比的现状及变化情况如下:1.高炉利用系数(1)纵向比,进步明显。1998年上半年与1991~1996年平均水平比提高了0.319t/m~3·d,相当于每年增产生铁133万吨。(2)横向比,摆脱落后步入先进,但与90年代最优指标比差距悬殊。1991~1996年武钢平均利用系数为1.66t/m~3·d,在十大钢中位居倒数第三,落后于十大钢平均及最好水平(6年平均最优值)分别为0.208t/m~3·d和0.639t/…  相似文献   

2.
“二流”人才创出了一流业绩首秦公司投产以来,不断创出新纪录,一批主要指标都居全国之首。高炉入炉焦比,2006年上半年平均达到293.4kg/t,破三进二,居全国同级高炉之首;同期,炼钢钢铁料消耗达到1073.42kg/t,居全国之首;吨钢新水消耗和吨钢综合能耗,由于首秦没有炼焦,中厚板轧机还未投产,在行业内不具可比性,但两者在2006年上半年的指标分别达到2.55m3/t和584.68kg/t,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今年投产不久的二高炉,投产第三天利用系数就达到2.23,开创国内外高炉达产新纪录。一高炉投产2年多以来,至今没有更换一个风口,也创造了一个世界奇…  相似文献   

3.
<正>1999年攀钢20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16项好于上年,有10项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高炉利用系数达2.15t/m~3·d,在全国十大钢中继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朱青峰上任炼铁厂五高炉炉长时,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朱青峰知道,此时的五高炉,正处在发展的高峰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早已突破设计指标,高炉利用系数超过2.2,焦比最低仅为397公斤,而煤比达到128.9公斤。在国内,综合实力已跻身冶金行列一流水平;在公司,把"红旗车间"、"红旗党支部"的崇高荣誉佩挂于身。如何超越已有成绩,更上一层楼,是朱青峰上任后思考的焦点。一朱青峰任炉长前,是高炉工程师,负责日常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炼铁总厂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全厂高炉利用系数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大型钢铁企业排行榜榜首,大型高炉开炉速度连续创造并刷新世界纪录;今年全厂入炉焦比4、5月实现“破三见二”的历史性跨越;烧结转鼓指数“破七见八”——一流的业绩,为推进“四个一流”,实现“三次创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鞍钢为代表的国内外钢铁企业纷纷到炼铁学习取经。  相似文献   

6.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坚持以“管理一流、效益一流、队伍一流、形象一流”为目标。以“五个坚持”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挖掘用企业文化提升管理水平的潜力.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模式,实现了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连续六年被评为安全程度A级矿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煤矿、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实绩是靠干出来的。从1996年9月至2001年8月的5年间,炼铁厂四号高炉平均利用系数从1.346吨/立方米·日劲升到2.170吨/立方米·日;入炉焦比从517.1千克/吨铁下降至397千克/吨铁,5年跨越"三大关"(焦比从"破五见四"到"破四见三"喷煤比则由92.7千克/吨铁猛增至114千克/吨铁。尤其是在2000年元月至2001年8月短短的20个月里,四号高炉13次改写历史纪录,其中高炉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314吨/立方米·日,有7个月焦比保持在400千克/吨铁以下。四号高炉非凡的实绩背后,是党支部这个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钢铁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发达国家为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改善环保,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继建成了2000m3级以上大型高炉160多座,高炉最大容积已达5775m3。其中,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批4000m3级以上特大型高炉。一、国内外高炉大型化概况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于2000m3高炉超过169座,大于4000m3高炉39座(其中:5000m3级高炉13座),见表1。日本原有60多座高炉,1989年底服役有37座高炉,平均每座容积3143.4m3。高炉大型化和结构调整后,2004年服役高炉仅为28座,平均每座高炉容积3814…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石化工业正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到2005年,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若干体现核心业务、各具特色、有竞争力的大型炼油和化工化纤产品基地。汽煤柴油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略有出口;乙烯生产能力达到770万~850万吨,以乙烯为代表的主要石化产品国内自给率达到55%~60%。到2015年,中国石化工业在若干领域的生产、技术和服务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2~3个炼油和石化工业集中布点的区域群体;炼油综合配套能力达到3.8亿吨左右,乙烯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结合集团公司为其确定的“一部三中心”(战略决策的参谋部、技术支持服务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人才培养中心)的定位,提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油公司上游研究院”的发展方向,“一流的技术学术水平,一流的勘探生产实效,一流的专家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和以“技术立院”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和以“人才立院”为核心的人才战略的总体目标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企业文化建设。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认真贯彻中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在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155"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环保治理、价值创造、持续盈利、和谐企业创建等主线,国电兰州范坪热电有限公司以"优规"为法,"正品"为核,"明道"为纲,形成了"强执行、明荣辱,振士气、促一流"的特色执行文化,以文化人,进一步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行动,形成合力,为打造区域一流热电联产企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钢总公司累计上交国家利税114.8亿元,加上用企业自有资金为国家新增固定资产,对国家的贡献达156.8亿元。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首钢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更新了主体设备,多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赶上了发达国家同行业的水平。如: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12,日本新日铁公司为2.17。实践证明,首钢改革所实行的承包制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装备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企业装备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1989年以来,首钢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和冶金部、  相似文献   

13.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石化作为在世界500强中的央企排头兵,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管理模式,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宏伟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加强理念宣传、行为规范、文化融合入手,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从而彰显"文化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黑岱沟露天煤矿党委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年、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年、学习型组织创建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为加快世界一流样板露天煤矿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企业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从"用好一亿吨原油"到"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在中国石化3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不是其诸要素的无序堆砌,而是一个分层次的有序结构。笔者认为电力企业文化模式是一个由企业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等四个层次构成的有序结构。第一层次是企业目标,是最高层次,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这里提供“世界一流”和“全国一流”两个供选择的目标。“世界一流”是所有电力企业的长期目标,也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电力企业的现实目标。世界先进水平的经济和安全指标是明确的、可比的,明确提出创“世界一流”,便于电力企业找差距,制定自己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冶金工业有了异常速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我国钢产量的最高年份为1943年的92.3万t,1952年为135万t,1980年达到了2716万t,2002年达到了19215万t,而去年则超过了22000万t。有色金属的产量于去年达到了1200万t左右。其中,中国铅矿及其选矿后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冶炼铅的产量,中国却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美国产  相似文献   

18.
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炼油板块要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要求"十二五"末,公司炼油业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早年建设的炼油企业与有规模优势的镇海炼化和新建的海南炼化等先进企业比,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炉上料系统进行改造,将料车容积由6.2m3扩容为6.7m3,提高了上料能力,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期间,核能企业都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企业"列为发展方向和目标。那么,国际一流的标准应该有哪些?我们离国际一流到底有多远?首先,经济规模大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的特征之一。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世界500强企业的最后一名,其营业收入将近15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的110家央企中,已经有47家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经专家预估,到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最低营业收入应该会达到1800亿元。那么如果想要在"十三五"期间冲击世界五百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那核能企业的营业收入应达到18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