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栋生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35-39,67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该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际会计协调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的不断壮大、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强,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个国家能提供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的会计信息以促进国际经贸的发展。因此,国际会计协调已成为.必然选择。当前,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种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代表的“标准化”模式;另一种是以欧共体(EEC)为代表的“协调化”模式。就目前来讲,会计的区域协调是国际会计协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特征与政府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系统性和不完整性,不平衡性,开放性,市场需求导向性、差异性和趋同性及不连续性等六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以县域经济发展和风险控制为基准的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干预模式的“规划、服务、协调、监督”。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合作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全面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进程,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后带来的国际挑战,迅速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与关键。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整合发展的内涵,积极采取新的对策与措施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目前高速增长的经济态势下,城市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区域发展的实践问题出发,以安徽省合肥市的滨湖新区为例,阐述其发展的根结,过程到近期成效,来反映边缘地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如何与中心区域和其他的区域的协调合作,共同发展。最后从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城市整体区域的协调。整体策划,使得城市区域正式进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区际传递机制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通过局部的均衡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四大板块的区域经济格局。鉴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创新法律制度,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多数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特别是实施新一轮货币政策调整后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运城市的情况恰恰相反。对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表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运城市金融整体发展在国内处于低级水平。该市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型期,加之该市处于内陆省份,较宽松的宏观政策易在该市产生“滞后效应”。金融宏观调控则容易给该市刚刚起步的经济产生制约作用,当务之急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体现区域性、注重灵活性、兼顾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这一问题,并依据各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区域经济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说明党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一是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发展重点、政策步骤等战略确定上要精心研究、实事求是、科学统筹;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必须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四是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六是健全区域经济协调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