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担负着繁重的支农任务,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自身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被称为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5):123-124
时间的脚步在不断前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也越来越呈现出了多样性与复杂化的特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主体,更是我国经济运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金融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行业面临着的挑战日益增加,金融发展的形势也更加严峻。金融风险成为了农村信用社发展阶段研究与化解的重点。本篇文章从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针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金融风险提出了化解的策略,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带给相关人员一些全新的启迪,为农村信用社改制添加动力,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杨勇 《西安金融》2011,(4):37-3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发展,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的金融组织,但其服务职能尚需增强,经营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因此,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商业银行的农村市场的情况下,为我国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本身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往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政府供给、控制以及管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必走之路。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成为了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武汉金融》2008,(1):F0002-F0002
<正>1951年10月17日,黄冈市第一家、也是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河东乡农村信用社"在浠水县诞生了。经过50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成为黄冈市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社会形象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目前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社 )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几个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一、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坚持合作制是办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国外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践证明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偏离合作制原则 ,必然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应是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按照合作制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 ,才能有利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商业银行的农村市场的情况下,为我国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本身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往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政府供给、控制以及管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必走之路。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成为了重难点,本文将简单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从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的优点分析出发,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农村金融是个大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三农"的进程.对于在现代农村经济体制下如何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则成为摆在我国农村"银行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这几年也处于改革的阵痛之中.为了深入地了解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东明采访了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张良庆,以期分享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于53年前成立,刚开始只是一个慈善机构,是以服务农民为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渐开始发展为银行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为服务“三农”,是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主力军.在这53年中,农村信用社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第一要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实行县(区)、市级联社统一法人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又一大举措,将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农村信用社整体功能优势、资金营运效率、抵御风险能力、支持"三农"经济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信息化步入快行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农村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农业促进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群体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使得农村市场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围绕"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宗旨,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业务系统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得以快速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不断蓬勃发展的新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刚 《金融研究》2008,(7):I0070-I0072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区域资金的最重要供给者,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局面也使得农村信用社处于“两难”的境地,突出表现在贷款利率的定价方面,农村信用社既要把支农作为中心工作,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支持农业发展、服务农业经济的合作化金融机构,在5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却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建立政策性的农村合作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志平 《金融博览》2007,(11):51-51
近来,接连听到一些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传闻,初闻还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暗自叫好,但后来一些对农村信用社实行末位淘汰制的抱怨也充斥耳边,不得不令人深思.实行末位淘汰制真是农村信用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末位淘汰真能像"如来神掌"一样成为促进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战无不胜的"法宝"吗?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制现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市场定位、组织结构、股权改造、岗位转化、人才引进和内部激励等方面探讨农村信用社改制中存在的若干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日益突显出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历史包袱沉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效益提高,成为制约扶植“三农”发展的瓶颈。也正是基于此,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等8个省(市)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的种重要金融形式,几十年来在我国农村经济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应用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信用社整体上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大环境,发展步伐缓慢。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严峻形势,标本兼治,认真解决好农村信用社职能定位和经营方向、行业组织体制模式的选择、机构网点调整及市场退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勤 《时代金融》2008,(9):51-52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对"三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根植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使命。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抓住机遇,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带动自身发展,则成为当前急需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准确经营定位: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从农村信用社"恢复三性"、还权于社开始,改革一波三折,经受磨难颇多,当前,我国正着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并已在8个省(市)开始试点,如何准确定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模式,保证改革目的的实现,已成为一个亟需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