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生活环境 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差,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的水体,黄颡鱼苗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粘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它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佳水温为22℃~27℃。溶氧要求5.0mg/L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一、苗种培育刚出膜的黄颡鱼鱼苗主要依靠自然卵黄囊提供营养。出膜后2—3天,开始平游摄食,仔鱼期要及时投喂蛋黄或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肢幼体)。经过20—30天时间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30mm左右,可下塘饲养。此间特别加强黄颡鱼鱼苗培育期间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三)鱼苗孵化 1、孵化环境条件 (1)水温 黄颡鱼在18℃-30℃的水温范围之内均能孵化出鱼苗,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的水温在21℃-29℃,最适水温是23℃-28℃。由于胚胎发育的速度和胚胎能否正常发育与水温的高低直接相关。水温高于30℃和低于18℃孵化,常导致低温的水霉病较多,高温通常较多的畸形鱼苗,孵化率较低。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见表。  相似文献   

4.
<正>一、病因及主要症状7月份,一养殖水体中由于水质较肥黄颡鱼体表同时出现车轮虫、小瓜虫。车轮虫、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体表及鳍条等部位,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主要危害夏花鱼苗、鱼种。发  相似文献   

5.
<正>我场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合作,是国内最早从事瓦氏黄颡鱼苗种大规模繁育的场家,现年产瓦氏黄颡鱼水花3000万尾,黄颡鱼水花5000万尾,12-15厘米瓦氏黄颡鱼鱼种30万尾,瓦氏黄颡鱼成鱼5000公斤。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物学特性杂交黄颡鱼F1是以黄颡鱼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杂交黄颡鱼从形态特征上比较接近黄颡鱼,体色无明显差别,头部前段较黄颡鱼略窄,尾鳍末端有一小块黑斑。杂交黄颡鱼F1食性与黄颡鱼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小虾。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 黄颡鱼苗、鱼种培育是指从刚孵化出膜的带印黄囊的仔鱼开始,直至能进行商品鱼放养的大规格鱼种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依据黄颡鱼苗种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生长速度等特点,从仔鱼开始至大规格鱼种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个培育阶段,指从刚孵化出膜至混合营养转向外营  相似文献   

8.
<正> 培育2~3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是人工养殖鳜鱼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如下技术要点:一、掌握刚孵出的鳜鱼苗摄食特性,适时提供适口饵料鱼。刚出膜的鳜鱼苗,体长约2.5~4.1毫米,鱼苗依靠卵黄囊供给营养,此时属于内源性营养阶段。5天之后,卵黄囊由于消耗不断变小,消化管明显增长变粗,有的鳜鱼苗已能摄食到刚出膜的其它鱼苗,该  相似文献   

9.
<正> (五)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从2厘米左右的鱼苗经过培育到5—8厘米的鱼种。此时,鱼的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0.
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项目组成员六年的试验和研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技术,仅2004年繁殖鱼苗547.3万尾;蓄养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发展变化,近几年养殖黄颡鱼的逐渐增多,养殖品种有黄颡鱼"全雄1号"、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和普通黄颡鱼等。其苗种来源大多数为正规苗种场人工繁殖的卵黄苗和开口苗。据我们养殖点及周边养殖户黄颡鱼养殖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发花"(即鱼苗下塘)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大多数养殖户只有20%~30%,仅少数养殖户达50%~60%,有的甚至"全军覆灭"。黄颡鱼"发花"看似  相似文献   

12.
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项目组成员六年的试验和研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技术,仅2004年繁殖鱼苗5473万尾;  相似文献   

13.
一、池塘主养黄颡鱼池塘主养是近二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产性稳定等特点。1、池塘条件(1)水源和水质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2)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黄颡鱼成鱼对饲养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m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  相似文献   

14.
<正>杂交黄颡鱼F1是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种,主要肌肉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杂交黄颡鱼F1和黄颡鱼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十分相似,形态特征接近,体色无明显差别,体背部褐色,体侧褐黄色,食性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黄颡鱼F1当年鱼种体长增长比母本快22.0%,成鱼阶段比母本快29.4%(王卫  相似文献   

15.
<正> 2001年,笔者在长江漳河口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水域:试验地点鲁港位于我县境内漳河入长江口处,属河道,常年有流水,平均水深2—4m,透明度大于60cm,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资源丰富,pH值6.8-8.0,全年有4—6个月水温在22℃以上。 1.2.网箱制作与设置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由于我地春季水温提升很慢,催产繁殖比别的地区要更晚一些,为了春季更早获得大规格苗种,2016年,我们在郧南区名优鱼苗种繁育基地进行了黄颡鱼的秋季繁殖技术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共催产黄颡雌亲鱼38尾,重9.3kg;雄亲鱼15尾,重7.4kg;获得受精卵约13.5万粒,催产率为91%,受精率为88%;孵化出  相似文献   

17.
<正> 斑点叉尾鮰(下面简称叉尾鮰)的苗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孵化出膜到1.5—2.5厘米,称作鱼苗暂养。第二阶段为1.5—2.5厘米下塘养成大规格鱼种,称作鱼种饲养。 一、鱼苗暂养:叉尾鮰的鱼卵较大,刚出膜的鱼苗含卵黄较多,个体也比普通家鱼的鱼苗大得多。水温25℃左右时,出膜的鱼苗约需4—5天开口摄食。这一阶段的鱼苗称为卵黄苗,又因呈红色,故又称“红苗”。正常的卵黄苗喜群居,生产上常见到这时的鱼苗在水底头朝里,尾朝外,形成鱼堆,凡散游在堆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黄苗种30万尾进行池塘苗种培育,现将培育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行情十分看好,许多养殖户都已纷纷着手准备养殖黄颡鱼。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养殖对象。一般主养黄颡鱼可亩产200—300kg,毛利可达4000—6000元。但养殖黄颡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鱼苗的暂养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的还不能平游的仔鱼,经过精心喂养培育成能自由游动、自行摄食个体的短暂过程。经过暂养的鱼苗,膘肥体壮,规格整齐,下塘后鱼种成活率高,所以黄颡鱼苗暂养是黄颡鱼养殖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