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龟兔赛跑(一) 有人把国企比作兔子,把私企比作乌龟。在第一轮赛跑中,作为强者的兔子,因为贪睡,输给了作为弱者但很勤奋的乌龟。 输给乌龟的兔子并不服气,要求与乌龟再比赛一次。乌龟答应了,于是双方重新比赛。最终结果依然是乌龟率先到达终点。 于是有人问乌龟:“兔子是不是又在路上打盹了?” 乌龟回答说没有,因为刚离开起跑线,兔子就超过乌龟一溜烟儿跑得没影儿了。乌龟一路跑过来,也没看见兔子。大家都觉得奇怪,兔子没睡觉,怎么会跑不过乌龟呢?这时兔子垂头丧气回来了。乌龟问它怎么回事,原来兔子以为自己只要中途不睡…  相似文献   

2.
新“龟兔赛跑” 众所周知,兔子在与乌龟的赛跑中,由于轻视其竞争对手乌龟而招致失败。之后,他要求再次与乌龟比赛,为了保证获得胜利,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和兔子一样,乌龟在接下来的要求再来一次的比赛中,对比赛路线也作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  相似文献   

3.
寓言与经营     
<正> 龟兔重赛与战略运筹有一则新的寓言故事说:乌龟与兔子重新赛跑,赛跑开始后,乌龟按照规定的线路拼命往前爬。可当它到了终点后,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时,只见兔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乌龟问及缘由:"难道又睡觉了?"兔子哀叹道:"这一回没睡觉,但却跑错了路。" 这则寓言故事深刻地说明:在竞争道路上,尽管你的实力再足,条件再好,没有选准正确的目标,缺乏明智的战略指导,也会在竞争中失败。借用文革时期的一句名言:"路线错了切皆错"。有鉴于此,企业经营者应该增强战略意识,强化战略思维,花大力气搞好企业战略研究和战略设计,把企业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阿炳 《企业世界》2005,(6):44-44
厉以宁教授在一次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论坛上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新版故事:乌龟和兔子第一次比赛,兔子因为骄傲,半路睡觉了,所以乌龟就跑第一了。第二次赛跑兔子吸取教训。路上就不睡觉了,一口气跑到终点,结果兔子赢了比赛,乌龟输了。乌龟又不服气,要赛第三次,兔子说反正我跑得快,乌龟说前两次你指定路线跑,这次我指定路线跑。第三次赛跑开始了,兔子又跑在前面,快到终点一条河把它挡住,  相似文献   

5.
双赢     
岱烨 《河北企业》2005,(12):1-1
<正> 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故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讲。这个故事本来就是虚拟和演绎出来的,我们不妨继续演绎下去:第一次比赛结束,兔子不服气,说:"这次不算,我就是比你跑得快,咱们再比一比!"乌龟同意。兔子接受了第一次比赛时所犯骄傲自满错误的教训,一口气跑到了终点。这次比赛,乌龟也不服气,说:"第二次是你选的路线,第三次比赛我选路线。"兔子同意。乌龟选的路线上横跨着一条河,兔子跑到河边,过不去。它向河边的青蛙求助。青蛙说:"你不会游泳,身体又大又胖,我可驮不动你。上游有座桥,你……"兔子绕远过桥跑到终点,乌龟已等候多时了。兔子从这3次比赛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对乌龟说:"现在都21世纪  相似文献   

6.
张刚  梁海松 《英才》2008,(8):38-47
厉以宁教授曾演绎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龟兔赛跑,兔子输了不服气,要求比赛第二次。第二次兔子吸取教训,没有睡觉,赢了。乌龟要求赛第三次,说前面都是你指定路线,这次我要指定路线;兔子在跑时发现要过一条河,乌龟游过去赢了。然后赛第四次,乌龟说,我们能不能创造双赢的办法啊?在路上你背我,在河里我驼你。故事的结果,自然是他们一起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李彤 《中国企业家》2005,(21):25-25
站在中国舞台上看产业,和站在全球舞台上看产业,得出的判断大不相同杨元庆近日在东京表示,联想必须具有乌龟精神——“行动缓慢,但步步为营”。“这就像是龟兔赛跑。如果兔子和乌龟在大街上比赛,毫无疑问兔子将会获胜。如果双方在泥地比赛,乌龟则有很大机会成为获胜者。”  相似文献   

8.
故事一 龟兔重赛与战略运筹 有一刚新寓言故事:兔子与乌龟赛跑输了以后,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与乌龟重赛一次.赛跑开始后,乌龟按规定线路拼命往前爬,心想:这次我输定了,可当到了终点,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里,见兔子气喘呈呈地跑了过来.  相似文献   

9.
乐轩 《企业文化》2010,(1):48-48
最近,又听到了关于“龟兔赛跑”的第n个版本,说的是乌龟和免子携手,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既有陆路又有水路的赛道,一起到达终点,实现了彼此的双赢。那么,现实生活中呢?  相似文献   

10.
乌龟看到熟睡的兔子后很高兴,向前冲了过去。但突然间,它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别人的错误,于是,它返回头,叫醒了兔子。兔子感到很惭愧,背起乌龟一起冲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环境飞速变化、中国与世界共享同一规则的今天,企业生存需要变革,企业发展需要变革,我们沿袭已久的经营方式也需要变革,变革已成为我们各行各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外企就好比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中国企业就好比其中的乌龟,想靠兔子去睡觉已经是一种奢望,乌龟只凭一种勤奋、踏实的干劲也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乌龟要想再次赢得这场比赛,就必须避开兔子的长处,培养自己的管理变革理念,重新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是不是所有引入6西格玛管理的企业都成功了?有多少企业失败了?"这是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许一些企业至今还记得,他们曾经满怀希望地引入了新的管理方法,但最终还是像过眼烟云一般,悄然消失了.那么,6西格玛呢?也会以失败告终吗?选择了6西格玛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那么,为什么通用电气成功了,而一些组织却失败了?那些成功的或者失败的企业各自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些企业在培育企业价值观时,往往只会搬出让人发腻的陈辞滥调或是铁面无私的规章制度,员工烦了,管理者自己也烦了.为什么?--太"虚",缺乏特色和操作性.那么怎样才能由"虚"转"实",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4.
“是不是所有引入6西格玛管理的企业都成功了?有多少企业失败了?”这是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许一些企业至今还记得,他们曾经满怀希望地引入了新的管理方法,但最终还是像过眼烟云一般,悄然消失了。那么,6西格玛呢?也会以失败告终吗?选择了6西格玛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那么,为什么通用电气成功了,而一些组织却失败了?那些成  相似文献   

15.
存折里躺着10万元人民币,杭州市民张鑫充满了烦恼。 三年前,大学毕业生张鑫从北京来到杭州,在西湖边走了一圈,觉得实在太美了,就舍不得走,决意要"创业在杭州"。当时,他随意找个地方和别人合租了个中套,一个月花了500元钱。可是,最近两年来他一直就为"住在杭州"苦恼了--尽管工资也涨得算快了,但怎么涨,也赶不上杭州房价上涨的速度了。他说:杭州的房价是兔子,可工资却是乌龟,而且这个兔子就是不打盹啊,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提法 :“宁听骂声 ,不听哭声。”应该说这个提法的立意是积极的 ,出发点是好的 ,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安全生产敢于大胆管理的可贵精神 ,也反映了管理者抓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心和恒心。但我们换个角度去分析 ,人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和不解 :安全生产严格管理既然是为了职工好 ,是为职工负责 ,职工为什么还不满 ,还要骂呢 ?安全生产管理者为什么不听哭声而要听骂声呢 ?管理者为什么不能既不去听哭声又不去听那骂声呢 ?我们进行认真解读 ,发现这个提法存在着许多偏颇。它从侧面和深…  相似文献   

17.
解析"体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很多相信"体育经济"的人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会带来无限商机."商机"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论,只要是从"商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已经是思想的进步了.为什么?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价,大手大脚总是不太好.若家里锅碗瓢盆本来就一应俱全,那么想张罗一桌饭菜,并在食客支付的餐费里捞点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当简陋,一切都得重新购置,那么想靠一顿饭把投资成本赚回来,就比较难.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则是可取的,那就是反复盘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额外增加多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张永生 《新资本》2011,(2):68-71,7
内部竞聘很复杂吗?没有几个人力资源经理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内部竞聘都做得很成功吗?同样地,没有几个人力资源经理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为什么一个并不复杂的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却会以失败而收场?  相似文献   

19.
为敌人工作     
在企业工作,一直在想一些问题:1.国人为什么不把工作责任心当回事?2.为什么新进入企业的新人,做事倒是很负责任,可又很快丧失了责任心?表面上看,是被老员工和领导所同化,但这些老员工和领导的冷漠又是怎么来的呢?3.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人,为什么可以把工作做得很精细、很负责任?4.为什么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人很注重长线规划,而我们却是很缺乏长远规划意识和长线思维呢?5.待遇低下是导致国人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根本原因吗?  相似文献   

20.
经济型轿车逐鹿市场谁称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学海尔的"OEC"管理方法、80/20原则和"赛马"机制,出现了企业界常说的"克隆海尔"现象.但效果却如<经济日报>一位记者所说的,一些企业学习海尔模式只能坚持3-4个月,就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了.为什么这些企业"克隆海尔"会失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