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空洞化”论剖析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赵儒煜一、问题的源起日本经济的“空洞化”问题在80年代初曾颇受关注,而后随“平成景气”的出现而议论渐息。近年来,“空洞化”论再度风行日本。究其原因,不外是这次“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经济长期不景气及当前走出危机的迟缓...  相似文献   

2.
超越“空洞化”—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洞化”是一种现象描述,对一国而言,一般指某一产业的大批企业将生产据点转向海外,或是因企业的衰落,倒闭,使得该产业的国内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如果把空洞化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为理解,它是一国的某种产业走向成熟化与国际化以后几乎必然会产生的结果,某一国家的某种产业出现空洞化现象,并不必然意味着该国家的该产业从此将走向衰落,因为以一个进入成熟期的产业部门来讲,这一部分在总体经济中所占比理必然会下降,一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面和供给面变化的企业必然会走向衰落和灭亡;继续生存下来的企业,出于发展的需要,也大多会把目标投向同类产业部门正处于成长期的其他国家,向国际化企业迈进,或是改变过时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新的成长点,这是几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进入成熟期的产业部门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由此断定该产业部门已经陷入空洞化困境似乎有失偏颇,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是否陷入空洞化困境,要看该产业部门在走向成熟化与国际化过程中,是否对国内经济,如劳动力雇佣,实际工资,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等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有这方面的恶劣影响,则可以判定该产业已经陷入空洞化困境,否则,即使企业数量减少,或是其他一些量化指标,如国内劳动力雇佣人数等有所下降,也不能说明该产业已怖临空洞化难题,另一方面,空洞化作为一种现象,是中性的,,因此无法仅从这种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因而要看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和可以预见的发展前景将对一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空洞化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反而有可能成为一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浅析日本的金融空洞化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高建华以闭锁性为特点的日本金融制度,在进入80年代以来已明显地朝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但一国的经济制度因受本国具体国情制约,其变化过程通常是渐进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缓慢的。日本的金融制度变革也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洞化:野田政权面对的经济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1大地震之后,日本国内经济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巨大震灾不仅使日本经济遭受重创,而且,还带来了供应链断裂、福岛核危机以及因核电停运而导致的电力紧张。这些新的问题又与内需不足、财政失衡、增长低迷等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解决的沉疴交织在一起,导致日本国内经济产业环境急剧恶化。此外,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更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环境导致日元不断升值。在上述三重压力的打击之下,是否离开日本,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战略重构的关键,所以,日本政府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产业空洞化困局。  相似文献   

5.
警惕“产业空洞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从NIRA来看东亚经济,从北边起有东北亚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华南经济圈、湄公经济圈、IMS经济圈等自然产生的经济圈,这些经济圈联在一起构成东亚经济圈,在2000年澳门会议上,将其作为"东亚走廊"已清楚地表示出来(图1).  相似文献   

7.
<正> 在80年代业已成为世界经济、金融大国的日本,进入90年代后,正面刻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严峻考验。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即将诞生、美加自由贸易区的积极筹建,不仅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格局,而且将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此,日本正着眼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依据本国的经济实力,凭借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大力推行其东亚经济战略。90年代日本的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将是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增加对东亚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形势的缓和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整个国际形势出现了两股新潮流。就国与国关系或民族内部关系而言,出现了对话、缓和、和解与合作的趋势;就各国内部而言,出现了变革、调整、竞争和发展的趋势。有人据此而认为,现在已进入了“战后之后”的新时期。两大潮流的出现和关于“战后之后”新时期的提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终于摆脱了战后美苏冷战带来的对立、遏制、冲突和战争的阴影。虽然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仍然存在,但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赛已成为各国相互角逐的主战场。出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无论是相互之间的双边交流还是区域之间的多边合作越来越不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所转移。就东亚地区而言,上述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于:  相似文献   

9.
10.
90年代初台湾对大陆投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台湾学术界产生了所谓产业空洞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台湾是否面临失去资金、技术,并培养潜在竞争对手的局面;资金、技术和投资重点的转移是否会阻碍台湾本身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势。本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的内在机理,并用实证的方法对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作了检验,对台湾学者谢宽裕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只要有新兴产业投资的增加及时替代传统产业来充分弥补外移资本留下的空洞,只要产业的技术结构在提升,台湾产业外移就不会造成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亚太经济》1998,(2):18-20
本文将从技术引进的产业分布和技术来源两个角度来重点描述东亚地区技术扩散的大致轮廓。一、技术引进的产业分布1980年到1993年期间,韩国、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引进了7258、2645、1867、1754、3986件技术:历年平均数各为526、201、134、135、332件。韩国的技术引进成绩最为显著,中国大陆次之;以下是台湾,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处于伯仲之间。从韩国各产业技术引进的年均比重来看,最大的是机械产业,占技术引进总数的40%;其次是电气机械产业,占26%;化学、纺织、金属产业的技术引进比重分别是15%、5%和4…  相似文献   

12.
甘露 《开放潮》2003,(3):44-45
当前日本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资本流向海外,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担心这会加速日本产业“空洞化”趋势。不过,突破“制约”和违背“战略意图”的事件也会经常不断地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兆慧 《亚太经济》2006,(5):102-105,120
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阶段产业外移遵从的理论依据及与台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来探讨“产业空洞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量外移,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模式。高科技产业外移存在“新产业空洞化”的隐忧,但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而言,西部老工业基地却显得步履维艰,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产业空洞化问题凸显。如何有效地解决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在日本再次形成高潮,并与“中国因素”联系在一起。而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与日本进出口和就业的关系得知,“中国因素”不仅不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祸首,反而是新一轮景气回升的重要动力.中国因素加快了日本逆工业化进程,尽管使日本制造业失业人数增加,但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真正原因是服务业过多的规制和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使逆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释放出的失业人员不能向服务业进行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7.
王玉清  陈响 《辽宁经济》2004,(6):102-102
一、雁行形态。自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中日韩三国对建立东亚三边自由贸易协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特别是中韩两国。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无论对于建立或是参与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都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勉强。东亚地区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除了一些明显的经济政治,乃至历史方面的原因以外,在日本政经界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的经济发展原则——雁行形态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罗力 《开放导报》2002,(12):24-25,29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整个东亚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格局.这个传统的发展模式从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被逐渐打破,维持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曾经被日本的学者形容为雁阵模式或者说雁行模式,这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一个成功的模式,在现代经济史上非常著名.我概括了一下,这个模式有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并未终结的“东亚模式”——略论“东亚模式”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西方的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对危机的起因发表了大量的评论。许多评论的焦点都是所谓的“东亚模式”的缺陷问题。大多数的评论认为“东亚模式”存在制度上的根本问题,若不从根本上改变“东亚模式”制度,危机就不可能消除。美国学界及政界官员甚至一再宣称,亚洲高增长时代已告终结,东亚奇迹已一去不复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已战胜了东亚资本主义模式。东亚要想排除危机,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模仿美国人的优越方式,并且臣眼于美国的霸权地位。[1]东亚危机至今尚…  相似文献   

20.
中日经济关系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李晓一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以其经济的迅猛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其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通过对现阶段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