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贸易争端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摩擦由二战后以美日间为中心转向以中国与主要贸易国间为中心。本文从回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入手,主要分析了日本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有效对策及日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二十年来,美国和日本在贸易领域争端迭起,但这些争端主要是因美国欲打开日本市场而引起的。美国舆论认为,今后美国除了继续压日本开放其市场之外,双方贸易战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到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争夺上。 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美日贸易战重心将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其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依赖日益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年到1993年的4间年,发达国家的进口没有增长,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则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20世纪初期中日美三角关系的形成判断中日美三国之间是否构成三角关系,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三国是否构成亚太地区的三极,并形成双边关系;二是三国双边关系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关系;三是三国关系在亚太地区是否具有重要影响,且影响到三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据此标准可以认定:在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余年间。中日美三角关系。既具备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  相似文献   

4.
美日之间的历史恩怨由来已久,日本狭隘的岛国观念、不服输的韧劲以及强大的实力对于美国而言永远如芒刺在背。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其要提防或遏制的绝不仅仅是朝鲜、中国,还包括日本,只是美国基于现实需求,权衡利弊,用"美日同盟",做到一石二鸟。我国在研究美国亚太战略时,美国对日本的这种担心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一、美、日贸易摩擦的现状1976年以前,由于日本的经济实力相对还比较弱小,因此美、日贸易摩擦主要是集中在几个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纺织业等;美国为了保护这些部门的国内发展,不得不对日本的产品倾销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和限制。例如1969~1974年,美国两次迫使日本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实行自主性限制;同期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美日纺织纤维协定”,规定了日本对美国纺织品的出口限额等等。  相似文献   

6.
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美贸易摩擦由个别产品或产业逐步上升为涉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整体争端。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对日施加强大外压,迫使日本加速开放本国市场、放松国内规制、实施结构性调整。为了缓解对关贸易摩擦,日本同时表现出消极应付和主动出击两方面的特征,即“反应性”和“战略性”并存。政策决策过程的僵化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体制性根源。事实表明,日本国内的部分利益群体积极借用了美国的贸易外压,有效地推进了国内改革。  相似文献   

7.
试论日美同盟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盟的生命力主要取决于同盟所面临的“威胁”的明确性和强度、同盟成员国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同盟成员国内部主张结盟的政治势力的地位。冷战结束以来,日美同盟经过短暂的“漂流期”以后获得新的定义,同盟的生命力日趋增强。其主要因素是:日美双方逐步明确同盟所面临的共同“威胁”特别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日本政府尤其是小泉政权的极度亲美政策导致日美关系的紧密化;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化与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抬头的互动。从长期看,日美同盟并非铁板一块,它与日本走向“普通国家”的目标既有相一致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如何应对日美同盟的调整,争取实现中国追求和平发展所需的周边安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美日是公认具有良好创业环境体系的国家.本文介绍了美日开业率和闭业率、创业环境的一般构成要素等.通过比较美日创业支援政策、风险投资发展过程,归纳了美日两国创业环境的异同之处,以及两国政府治理创业环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9):30-30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2月17日决定成立专家组,重新启动裁决美欧关于美国《外销公司法》纠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笪志刚 《东北之窗》2011,(12):12-12
战后至今的日美关系,可谓是成熟的双边关系,无论从外交,还是经贸乃至军事合作的角度,都给美国全球战略伙伴树立了样板和典范。对于日美关系,日本自我评价是"日美关系是我国外交的基轴",美国认为日美关系是其最重视的双边关系,日本是美国的坚实盟友。第三方普遍的评价是战后日本外交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上美国扶持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占据该宝座达42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美科技关系基本上是沿着由侧重合作到侧重竞争再到竞争与合作相互协调这样一条演进轨迹来运行的。科技因素在这一演进轨迹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日美两国不同的科技发展模式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两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了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开发银行中,日美是两个主要的参与国。一方面,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双方必然紧密合作;另一方面,随着日美间竞争的加剧,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种合作与矛盾并存的局面贯穿了迄今以来亚行的整个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就双边贸易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连联合声明都没有发表就“破例地结束了”。随后,美向日连续施加压力,3月3日,克林顿签署行政命令,恢复使用“超级301条款”,使美日经济关系进一步紧张,国际舆论认为这是美日“经济冷战的开端”。美日两国首脑会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去年7月缔结的美日贸易框架协议中悬而未决的一些分歧,以改善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状况,减少美对日的巨大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4.
日美欧有机农业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芳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1(3):41-44
日美欧各国都比较重视有机农业,但因国情等条件不同,而又有所差异。在政策方面,日本侧重国土保全,并开始重视景观功能,实施补偿基金等制度,追求“食与绿”兼顾;美欧侧重景观功能,主张以“粗放化”和直接支付支助有机农业。在经营方面,一般以小规模农记、农场占多数,但日本重视粮食自给率、贷款支持、减农药减化学经营;美欧强调收入补贴、认证、粗放经营。在流通方面,各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重视直销的特点。追求农业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对日美贸易摩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日美贸易摩擦是战后日美经济贸易关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日美全部经济摩擦的基点,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两国其它方面摩擦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方式。本文将在简要回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及其产生根源,并进一步探讨新世纪日美贸易摩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日美贸易比较新议于永达,徐德辰,邓刚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外在表现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马克卢比·哈罗德认为:贸易是经济的先锋,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作用.在当今世界.确实有一些国家是用贸易来牵动整个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其方法可鉴.日美两国均是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17.
美日的企图     
表面上看,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从市场供求角度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深层次看,却是美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维护自身政治利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理查德·E·狄克,现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北太平洋地区分公司经理。该人长期居住在日本,对日本企业管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今年4月他在日本《东方经济学家》杂志撰写了题为《企业的哲学:日本与美国》的文章,将日美两国的企业管理作了对比研究。他认为,日美两国企业管理上存在的差距,不在于管理制度本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美贸易摩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中产生和发展的.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不仅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而且与全球化的进展同步.60年代,产业结构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化,贸易摩擦也由纺织品转向钢铁、彩电;70-80年代,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化转向技术集约化,日美贸易摩擦开始转向汽车、半导体;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技术集约化开始转向信息化,日美贸易摩擦开始转向金融、通信、流通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8):45-45
【日本《读卖新闻》4月22日】在日美的股票市场上,股价持续下跌,前景越来越不明朗。20日的纽约股票市场,道一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险些跌破10000点,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21日跌至10770日元,更新了今年交易期间的最低值。在日美,人们都对经济和企业业绩的恶化越来越担心,今后视企业决算、经济指标、原油价格等的动向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