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梁伟华 《商业时代》2012,(12):129-131
文章通过构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中国对外开放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地区间外贸依存度相差巨大;外资依存度的差距相对较小,并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资依存度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基于省际的角度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浙江省和辽宁省等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较高,青海省、河南省和贵州省等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8—2005年中国省际数据,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讨论我国区域流通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流通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但这种影响关系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对流通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而对外开放度对流通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张梅  章胜一 《商场现代化》2007,(13):329-330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表明这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体现出动态的共同趋势。并且,这种协整性仅仅在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与西部地区还是与中部地区,均不存在协整性。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中西部地区要接收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需要从制度、观念、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三大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设定能源技术效率作为有效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通过设定带非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函数,利用1995-2007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的提升程度进行分析,认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促进了我国能源技术效率的提高,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FDI均起着积极作用。但是,东、中、西部地区在能源技术效率上存在着明显差距,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2-200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FDI流入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FDI规模正相关,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明显;劳动力成本与FDI规模反向变动,且东部影响较弱、中西部影响较强;基础设施与FDI规模正相关;对外开放度对东部FDI有正影响,对中部为负影响,而对西部的影响并不显著;沿海区位优势是东部FDI高于中西部的重要原因。最后,针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0年-2013年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值仅提高了3.13%,东部地区的高效率优势逐渐减退,中部地区的效率值总体较低,西部地区配置效率的"后发赶超"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所属省份的配置效率及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所属省份配置效率地区差异较小;西部地区高效率省份与低效率省份之间的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论文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差异,东北地区物流产业集聚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一般集聚,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弱集聚;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对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以国民生产总值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较高。研究的结论对我国经济和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与人口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但西部地区的生理密度却高于中部地区 ,经济密度更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广人稀有着深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西部开发战略并不能对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有根本改变。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考虑 ,人口的进一步东移将是更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有舆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的推进,外商投资在我国出现了向西部地区发展的势头。客观地分析,这种"势头"其实并不存在,或者说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出现。"八五"期间,东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占绝对优势"八五"期间,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9739个,合同(章程)外资金额3554.9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1.77亿美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个数分别为185111个、31228个、12228个(此外部门1172个)。东部地区占全国的80.57%,分别是中部地区的6倍、西部地区的15倍和中西部地区合计43456个的4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外资金额分别为3109.02亿美元、268.05亿美元和129.29亿美元(此外部门48.61亿美元)。东部地区占全国的87.46%,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1倍、西部地区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綦建红  鞠磊 《财贸研究》2007,18(3):10-15,31
从理论上看,环境管制与外资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实践上看,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且各地区的环境管制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外资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吸引外资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环境规制不是引起外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外资是引起环境规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开始,我国进口关税水平开始大幅度减让,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本文从地理位置上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探求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这三个地区的影响及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开放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但关税减让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以开发区为平台的外国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均衡汇率不仅要考虑基本面的因素,更要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优目标相一致。基于开放经济模型,本文引入资本项目开放度的约束,在最优化中央银行福利函数的基础上得到人民币均衡汇率表达关系式。由于中央银行在通货膨胀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权重分配的外生性,合理的均衡汇率将以区间的形式存在。通过分析1999.3-2019.9的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区间,发现:(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权重的分配影响均衡汇率区间的边界;(2)滞后的资本项目开放导致汇率失衡,且不会被"汇改"和货币政策目标权重变化扭转;(3)过早的资本项目开放也会导致汇率失衡,但随着经济基本面增长和汇率制度完善,汇率逐渐向均衡汇率区间均值处收敛;(4)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既有助于汇率合理均衡,也有助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目标调控区间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FDI、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市场发展在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金融发展本身虽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其水平还未达到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在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对FDI经济增长效应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成为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文章还同时分析了国内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贸易开放度以及政府支出等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rowth for most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on TFP growth. We consider volatility in inflation, openness of an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 deepness as measures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Empirical evidence provided from Turkey suggests that volatility of openness and financial market deepness reduce TFP growth, whereas volatility of inflation increases TFP growth.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applies generalized gravity models to analyze Bangladesh's bilateral trade pattern using the panel data estima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Bangladesh's trade is positively determined by the size of the economies,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differential and openness of the trading countries. Bangladesh's exports are positively determined by its income, partner countries' total import demand and openness, but negatively determined by partner countries' income and domestic inflation. Bangladesh's imports are positively determined by income of trading countries and degree of openness of the partner countries and negatively determined by partner countries' inflat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affect Bangladesh's trade negatively.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model incorporating a range of non‐accelerating‐inflation rates of unemployment (NAIRU)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oposed by the customer markets litera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adjustments of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emphasizes the real effects of demand shocks. Changes in th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can exert permanent effects on output and unemployment, both determining persistence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selecting the actual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within the NAIRU range.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link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opennes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ntrolling for auxiliary variables in the model for the six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countries over the annual sample period 1980–2010. After testing for cointegration based on a recent bootstrap panel test, we employ the Pooled Mean Group (PMG) estimation technique of M.H. Pesaran, Y. Shin, and R. Smith (1999. “Pooled Mean Group Estimation of Dynamic Heterogeneous Pane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94: 621–634) that is appropriate for drawing sharper conclusions in dynamic heterogeneous panels by considering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evidence of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of interest, and reveal that economic growth responds positively to trade openness over both the short run and long run. The evidence is robust to using various trade openness measures and to alternative model specifications, suggesting thus the non-fragility of the linkag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opennes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he GCC region. Our findings are then promising and support the view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directly and robustly linked to trade openness for the GCC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复苏,而通胀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基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现对经济通胀压力进行量化分析。在进行量化分析前构建了一个求解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简单模型,并将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五大变量代入该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了中国宏观经济中五大变量的均衡值。然后,通过经验分析,考察了1979年以来我国物价运行的动态均衡轨迹。最后,依据计量数据和经验分析,阐述了当前通胀压力的均衡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0.
毛彦军  王晓芳 《财贸研究》2012,23(2):100-107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