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现行的法治环境下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缺乏、土地权利的不稳定、权能的不完整、流转不规范等,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难以实现自我保护,目前需要搭建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框架.我们考察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流变过程,发现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农地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各国规定则是不谋而合.他们强调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以此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理基础;强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对民事习惯的尊重;强调尊重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财产权处分的自主性;允许农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强调土地的融资功能等,这对于当前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有效合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苏等地的微观数据,考察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选择意愿,并重点测度了农地财产权属强化与农业发展权诉求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补偿诉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农户存在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20. 00%的农户愿意在一定的补偿条件下退出承包经营权;财产权属强化及农业发展权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愿,农业发展权对农户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财产权属强化则推高了农户对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价格的诉求。此外,研究还表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菜单"存在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是党中央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政策背景下,对农村土地政策提出的一种新的改革举措,是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三权”,即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其“分置”,即三权由不同的人来行使。其核心在于保证农民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进行抵押融资来发展农业生产力。本文将着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中“农地经营权”的抵押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厘清“三权分置”下农地承包经营权中“农地经营权”的抵押的理论逻辑,为相关部门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法地位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必须朝着物权化的方向改革,使其成为民法上一项新的物权.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推进承包权物权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在承包合同有效期内,承包土地为农民所使用,收益为农民所支配;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赠与、转让、抵押、入股,以做到真正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5.
李洋 《市场论坛》2008,(5):60-61
在重庆大力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制度是对我市土地流转利用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文章从土地利用制度的沿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实施条件、重庆市开展情况及相关建议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希望对我市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商》2016,(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今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容乐观,原因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属性不清,导致土地市场尚未形成;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家庭承包和非家庭承包方式的不平等对待等。解决此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社会制度;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近期一蹴而就。就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属性做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对解决当前海南省新农村建设中日益激增的土地承包纠纷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产权结构与产权效率的一般关系 从产权组分(entitlements)来说,我国的农地产权主要包括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权利的一束权利的总称(abundle of property entitlements)。农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置土地的权利”;农地使用权,在我国经常被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单位或个人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经营收益的权利”,它包括由使用权延伸出来的处置权、收益权、发展权、抵押权、租赁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9.
《商》2016,(5)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抵押,一直在立法和实践中众说纷纭,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近年来,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要求现行立法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本文着重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现行规定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希望对该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高媛 《商》2013,(8):125-125
在我国非农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农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润低下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法律上的诸多限制,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加快农地合理有效流转,政府应明确农地使用权主体,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内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1.
石旭斋 《财贸研究》2006,17(4):135-141
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宗旨和最终追求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弱势群体,通过充分合作实现自助、自立与自我服务,最终实现自身权益的有效保护与扩大。因而,充分保障合作社社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将有利于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效保障合作社社员的经济权利,正是充分发挥现代法的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等利益调整功能的具体内涵;广泛保障合作社社员的社会权利,实现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立社会团体地位,也是实现国家权力的社会回归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贸易援助是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形式,中国在WTO贸易援助倡议的启动、后续工作及实际参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让其他国家产生更高的援助期待。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贸易援助是其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形式,其本质是基于平等理念的合作,是贸易援助的补充形式。中国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当尽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提供适当援助。完善对外援助法律制度是顺利开展贸易援助、实现援助目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赵恩忠 《商业研究》2002,(24):53-57
追及力作为物权之效力 ,有其独立性。在物权法逻辑体系中 ,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行为无因理论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从追及力的角度考察各国的物权立法 ,有偏重于对事实物权 (真实物权 )保护者 ,有侧重于交易安全及善意第三人 (法律物权 )保护者 ,法律价值的体现各有千秋。我国无物权法传统 ,在未来的我国物权立法中 ,应结合我国国情 ,平衡真实物权人与法律物权人之利益冲突 ,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关注追及权的设计 ,以使立法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我国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以公示公信为原则 ,以善意取得为补充来构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首先在立法上确立了所有权保留制度。该制度以价金清偿完毕作为所有权转移的停止条件,买受人提前享有对标的物的占有和用益,出卖人以作为物权的所有权保障其价金债权。然而,我国有关所有权保留的法律规范仍缺乏体系化与可操作性,同一法律部门下的法律条文存在冲突。通过对所有权保留法律性质的考察,结合德国民法理论与我国现实立法,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所有权保留法律性质为附停止条件的物权行为,能否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不影响买卖合同无条件生效。(2)担保理论仅在功能上体现了所有权保留的特征,不能替代附停止条件物权行为理论。(3)无论买受人是否行使回赎权,出卖人行使取回权则导致合同解除。  相似文献   

15.
WTO法律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法律怪圈,非WTO国际法规范在理论上具有适用于WTO案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也曾适用非WTO国际法规范解决成员方的贸易争端。适用的渊源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条约,适用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的证据和材料"。而中国在中美文化产品案中的败诉凸显出WTO的文化贸易立法不具自足性,无法保证成员有效维护本国文化主权。在WTO现有文化贸易立法之外,存在适用《文化多样性公约》等非WTO国际法规范的可行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处于国际文化贸易弱势地位的中国具有另辟蹊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二甘醇牙膏”事件便是预防原则向国际贸易领域渗透的例证。风险社会理论的勃兴和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为预防原则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背景及内在的合理性。作为立法理念与风险管理理念,预防原则实际上已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纳。另外,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并未否定预防原则的发展空间。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占据中心与主导位置的我国,预防原则应当居于与发展原则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臧东娥 《商业研究》2008,(5):142-143
从我国目前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现状看,我国现有商业秘密立法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制定专门商业秘密法、增加处罚性赔偿金制度、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对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商业秘密应予约束等四方面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权利立法是中国物权立法的重要内容,物权法对其如何规定则涉及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权利立法必须以物权立法的价值为指导,以平等独立的现代物权理论为支撑,以公私法相互交融为方法。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应以生存利益高于一切来决定土地利用权利制度的取舍,以现代民主的要求来构建土地所有权的运行机制。据此,独具中国特色的土地权利制度就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由于受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失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只有在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市场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才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股权转让又称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对公司所有之股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继受取得股权而成为公司新股东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不单是股权转让人与股权受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同时又涉及到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国立法对此规制不健全,故有必要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规定问题加强研究并尽快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