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2015,(29)
目前我国土地发展权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在法律上是缺失的,而实际上土地发展权是归国家所有,这严重侵害了农民权益,导致了许多矛盾,尤其是在征地问题中。本文基于保护农民利益的视角,探讨了土地发展权的归属以及设立土地发展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发展权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为破解因为经济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土地价格暴涨所新确立的土地所有权的延伸.通过确立土地发展权并建立完善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能够破解目前我国存在的征地难、补偿低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土地发展权移转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移转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的土地使用管制工具,作为分区规划管制的补充,该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利用发展权移转机制来保护耕地和农民土地所有权权益。  相似文献   

4.
土地发展权是研究土地使用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土地发展权的提出、定义、权利性质、权利主体、分配方式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和归纳了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总结土地发展权在我国的理论发展路径,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改革的深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作用在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其中农民的收益最少。而土地的发展权是保障农民利益和财产的重要权利。以土地的发展权作为发展主线层层协调的制度模式建立好农民、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才能惠及农民,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近尾声,土地确权从法律上强化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确立了农村土地使用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然而土地权利是一个权利束,还包括他项权利,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土地确权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土地发展权制度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首先分析了我国设立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针对两个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深入考察了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英国经验和美国经验,总结了这两个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特点。结合英国和美国的经验,从我国土地现有制度出发,提出了从法律上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属性,强化并规范国家土地管制权;同时在制度上将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脱钩,保护农民的权益,实现地利共享;在土地发展权的实践上,提倡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土地发展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简介土地发展权又称土地开发权,是一种脱离土地所有权而能够单独处分的财产权,指通过改变现有土地用途和利用强度来对土地进行开发的权利。土地发展权制度则是对改变土地用途和利用强度的活动进行法律规制,以规范土地开发行为及其所  相似文献   

8.
刘苗 《商》2014,(29):220-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道路的步伐和范围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国农村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定压抑和限制了农民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实现。在此背景下,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的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红 《商业研究》2014,(4):11-16
由于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在规划严格的开发管制下丧失了通过工业化摆脱贫困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提供公共生态产品与经济脱贫发展的尖锐矛盾。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特定目标的同时,会导致不同类型区域陷入"暴利-暴损"的困境。为解决规划所带来的不同区域发展机会的失衡,建立长久有效的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迫在眉睫。只有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构建好主体功能区间的土地发展权转让机制,才能为协调受限功能区和非受限功能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创立新的突破口,并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功能区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没有宏观调控法,土地关系中的宏观调控规范欠缺基本指引。本文以构建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为中心,从阐述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模式及经验切入,勾勒出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基本构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之权的土地发展权归国有,促进土地宏观调控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尤其要根据目前的新情况,关注、重视土地关系宏观调控决策的民主性,以完善土地法规范。  相似文献   

11.
吴远来 《中国市场》2012,(11):61-67
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村宅基地产权逐渐成为模糊产权,在中国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围绕宅基地利益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在对宅基地模糊产权、土地发展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民三方实质上竞争的是土地发展权权益,并且建议国家限制政府权力,明确宅基地使用权主体拥有宅基地发展权,有相应的转让权和抵押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带约束动态最优化模型的土地发展权价值模型,得出土地发展权价值的表达式,根据该表达式并结合现有研究文献提出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空间动态计量模型对土地发展权价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指标的限制增强,将会使土地发展权的价值有所降低;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指标的限制减弱,将会使土地发展权的价值有所增加.各宏观经济变量对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方向要通过该变量对建设用地产出、农业用地产出和单位土地转化成本影响的强弱综合判定.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影响具有时空动态效应.中央政府每年下达的土地指标是产生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关键因素,国家需要逐步取消土地指标审批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权责对等的现代土地管理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的压力不断增加,大量的农地被非法的转为建设用地,农地发展权的设立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的涵义界定和归属有各种不同观点,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农地发展权涵义与归属问题的结论进行归纳和理论分析,总结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吴晓明  李陈晨 《中国市场》2014,(37):183-184
目前辽宁省的土地流转模式已在农户之中广泛适用多年,从农民之间的自发流转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其他农村集体组织的大力带动,已经积累不少经验并且初具规模。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需要更加扩宽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措施。目前各地农村已经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多种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文章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出发,研究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模式的发展策略,针对现有经营模式,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在考察中国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指标、耕地保护指标和占补平衡目标及其对经济发达省区发展空间约束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和总结了浙江省在土地发展权转移和交易两个维度进行的土地计划管理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尝试。并且提出,存在一个土地发展权转移和交易的“浙江模式”,归纳出这个模式的几个基本要点。浙江已经进行的土地利用体制改革实践对我国未来土地发展权市场的建立、耕地保护、土地优化利用乃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与我国低水平农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家庭承包制已成为农业生产 发展中的制度瓶颈,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前提下的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土地使用权的改革,这不仅是产为人民服务必然规律,也是我国市场化土地制度发展路径选择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展开了一系列的适应我国农村发展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为了让农民获得解放,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了让农民获得更大的利益。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土地流转政策。但在政策为农民提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缓解城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城乡资源互补、经济融合、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选择采取的土地流转模式则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当前我国在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现行农地流转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从我国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出发,坚持科学的原则,构建农地流转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