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背上了沉重的社会负担,成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重大包袱,现在看来是相当不公平的。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负担?我个人简单的看法就是国有企业内部超经济的人和超经济的事。政企不分、企事不分是造成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重的地方,地方财政往往不景气,政府常常在一些必须由社会或政府承担的项目上推来推去。而一些来钱的项目或工程,地方政府千方百计的变相参与。结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政府不象政府,企业不象企业”。因此,必须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否则改革可能陷入按下葫芦又起瓢的不彻底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分离企业社会职能.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是建立起“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内容之一.本人根据几年来国有企业推进生活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实践和认识,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同行、专家指教.一、国有工业企业承担社会职能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几十年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使国有工业企业在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同时.也承担着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视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或决定属性,不承认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及其向非人力资枰权转化的合法通道,以及由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那就绕不开下面认可和弘扬企业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这个“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走向,首要的是突破国有企业的“主体”观念,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和范围;然后才是对被界定了“特殊性质和职能”的少数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监管”,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真正使少数国有企业发牢固“主导”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义忠 《生产力研究》2003,(5):207-208,220
国有企业独立法人人格的塑造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实质。国有企业法人人格独立 ,有利于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有利于政府实现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具有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的双重职能,具有公共性和竞争性双重性质。因此,承担社会责任与其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是不相矛盾的。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应更上一层楼。建设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要形成良性的制度,要处理好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的关系,加强国有企业道德建设,探索和建立国有企业与社会责任相适应的组织体系,不断创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探索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在有效监督体系,探索有效政府企业互动机制,创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充分履行国资委的管理责任,完善监督和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标准化的社会责任指标。  相似文献   

6.
蒙丹 《经济论坛》2011,(1):58-61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国有企业是兼具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殊企业,双重目标不可偏倚。改革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改革后又出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为此,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及承担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对其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诉求采用不同的标准,有所取舍。同时通过利润分配机制的完善和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前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实质是组织制度性创新,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对制度性创新的另一方面,即管理制度性创新给予充分的重现。我们党十五大针对这一事实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这一方针完全符合我国目前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卢瑞华省长在韶关考察国有企业改革时,提出了“固化债务,重建机制”的企业改革形式。其做法是,对一些负债累累,频临死火,但还有转机可能的国有企业,实行“固化债务”。即把企业所欠金融、税务等部门的债务冻结,停息挂帐,且不直接追原企业归还,而由地方政府以一种特殊形式对冻结的债务进行管理,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并未真正搞活。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效率低下的落后面貌不但没有改变,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制约,包括由于原有体制不合理积累下来的种种历史包袱很难一下子卸掉;政府机构职能转换长期不到位,行政干预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深化企业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和职工都有后顾之忧等。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基本原则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例如: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否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采用公司制、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能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产权私有化等。党的十五大为我国的企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认真解决好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才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三年脱贫解困”工作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本文认为,国有企业要解困,必须从产权关系、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同时着手,而人力资本的解困则要从制度上解决隐性失业问题,将企业所承担的政府和社会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否则,一切努力都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1.
刘立贵 《经济论坛》1997,(17):14-15
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及变革□刘立贵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职能,目前国有企业都承担了哪些社会职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应如何进行变革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国有企业具有承担社会职能的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作...  相似文献   

12.
刘波  任木荣 《时代经贸》2008,6(5):23-24
国有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明晰是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预算上的软约束、激励不相容以及在经营中陷入“囚徒困境”,应通过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委职能的转变以及完善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等措施使国有企业必须回到以盈利为目的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3.
张国康 《经济师》2003,(1):133-134
目前 ,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 ,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如何对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进行剥离 ,是当前正在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职能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并对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的难点———财务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的多元融合制衡的股权结构,既能提高公司治理质量又能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文章基于2003~2017年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数据,从“质”与“量”的双重视角考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其所产生的股权主体多样性和融合度(制衡度)对企业创新也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机理主要在于改善公司治理和减轻政策性负担,政府放权程度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互补作用。此外,相比于垄断性行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需过分担忧“去杠杆”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困难和争议最多最大的改革.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尽管还有一些攻坚任务,但国企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一批"新国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新亮点.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改革能不能成功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遵循企业发展基本规律,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就一定能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毅夫  李志赟 《经济学》2005,4(4):913-936
本文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的现时状况、改革历程、问题根源与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由于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丧失了“自生能力”,而金融体系由于承担着为国企服务的任务,所以也变相承担了国企的政策性负担。中国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先剥离它们的政策性负担,然后再着手解决内部治理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 8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六字方针 ,给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更大的权限。党的十五大以后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政资分开”的改革获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的职能有所归并。但是从基本方向到具体政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许多重大问题 ,特别是产权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19.
现代资本市场具有快速且低成本筹集资金、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约束企业行为等重要功能。由此也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助推器"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特殊职能。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借助和借力于资本市场的功能,引领和推动国企改革和发展,其促进方式和作用效果至少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发展研究》1995,(9):56-57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核心内容是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产权的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要求对企业人事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求保证出资者享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要求在人事管理上体现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各自的权责利,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内部人事管理制度,要求重新界定政府在企业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能,所有这些都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企业人事管理。本文试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