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指"种田无地,投资无钱,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四无"状态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排在首位,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使失地农民享有应得利益;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的征用,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令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并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4.
浅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飞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102-103
通过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考察因此带来的损失,参照国内各地方的做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构建切实可行的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特殊性,认为,从长远来看失地农民难以回归到农村经济体系中,其保障需求必须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满足,因此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是既能满足其短期保障需求,又能过渡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去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浅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飞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Z1)
通过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考察因此带来的损失,参照国内各地方的做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构建切实可行的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7.
姚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67-6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了,失地农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关于失地农民的若干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从而影响到失地农民的生活以及社会安定。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则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有力措施,保障失地农民老有所依、病有所养。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位居前列。河南省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可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河南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失地农民的生存与生活状态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强化土地征收制度调整等,解决加强失地农民利益保护、强化失地农民安置与社会保障和发展问题,实现共享经济发展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不断扩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一大社会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很可能激化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本文根据农民失地的成因将失地农民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离土农民,一类是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本文提出对这两类农民的社会保障应区别对待,构建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孙曼娇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0,(3):15-17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和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解决,否则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构建西北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春欣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58-6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在日益扩大,特别是"三无"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多,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隐患。失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身份,但又没有融入城市并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力,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缺失。因此,为其建立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以来,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老农保的对比、建立新农保的必要性、农民参保意愿、相关主体的筹资能力”等方面,这些研究对我国新农保的建立及全覆盖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尚存在某些不足,今后应在“财政保证机制、法律保障、新农保基金投资运营以及新农保与土地流转关系”等领域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3.
郭燕萍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88-91
高校社保管理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高校的社保管理工作。新时期对高校社保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提高社保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农保试点和推广已2年有余,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的新农保制度.文章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包括:2012年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的条件是否具备,个人缴费标准应实行定额缴费制还是比例费率制,捆绑式缴费应取消还是保留,“多缴多得”的激励政策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个人账户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应该继承还是充公,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是否合理,地区差异的中央财政补助政策是否公平.通过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宗颖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23(4):37-41
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视角,结合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探索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得出在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公民等多方对话协作基础之上的三维度社会保障体系为其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制度设计及其对农民参保影响——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为例,分析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制度设计及其对农民参保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中的制度设计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影响显著。最低缴费年数15年限制能促进中年农民尽早参保;高龄补贴对青年农民参保具有激励作用;保费补缴截止日期的设置能有效促进老年人参保;保费的财政补贴比例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高。除制度因素外,农民的年龄、非农就业和支付能力对其选择养老保险也存在影响。年龄从幼到长,农民的参保率呈倒"U"形变化;非农化水平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低;支付能力越强农民越倾向于参加新农保。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目前农村新农保保障水平偏低的现实,为实现农村新农保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结合,使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逐步迈向标准区间,文章认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不仅要考虑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应考虑农民的扩展需求。因此,文章利用修正恩格尔系数和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分别测算了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下限与上限,最后从加大政府责任、规范集体补助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3)
作为一项新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将可能影响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加强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步伐是解决问题、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赖弘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1-34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应对老龄化高峰的挑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实行储蓄型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20.
苑梅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4):86-89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监管责任与财政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部分省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文献综述,进而阐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