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东纬  马培沛  颖青 《时代金融》2012,(12):247-248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大量的资本外逃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置对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东纬  马培沛  颖青 《云南金融》2012,(4X):247-248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大量的资本外逃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置对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人的同时,资本外逃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资本外逃作为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及时研究中国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外逃决定因素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与资本外逃相关的时间序列开始,依据现代动态计量学的理论方法,构建了一个关于资本外逃与其决定因素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得出资本外逃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系数和短期变动的最差修正模型(ECM)。结果表明:驱动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经济因素为财政赤字增加、政治金融风险和汇率高估,内外资差别待遇是产生资本外逃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现象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苏联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曾面临资本外逃的巨大冲击.同样,经历体制转轨的中国也出现了资本外逃的问题,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青年金融学家、湖南大学教授杨胜刚等数位学者在围绕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开放条件下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隆重推出了当代中国资本外逃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资本外逃及中国的对策>(以下简称<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梅 《西南金融》2003,(7):26-28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资本外逃。随着资本外逃的规模加大,速度加快,其对经济生活乃至政治形态的影响也就愈大。本简要分析了中国资本外逃的原因、方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已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资产组合理论和角度看,追逐利益,避免风险是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资本外逃削弱了中国国内建设的物质基础,影响了中国观经济的稳定,严重的资本外逃还会引发金融危机,降低国家的信用等级。防范和控制资本外逃问题应在法律上明确对私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加强反腐力度,加大对走私贩私等速法行为的打击。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对金融资本账户的管制,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建立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算.本文在对资本外逃的主要测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运用统计数据对世界银行基本模型进行修正。新测算模型对资金来源、正常资本流出、居民外币资产、重复统计、错误与遗漏项下的正常统计误差及进出口高报、低报所产生的资本外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估测,估算出了1987年到2011年之间各年的资本外逃规模.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资本外逃现象也随之产生,其数目可大略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中反映出来。本文从造成我国资本外逃的一般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当前改善我国资本外逃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险产品创新》盛和泰著定价:48.00元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保险业务和产品开发实践,是金融保险领域颇有造诣的青年博士。他依据自己的保险产品开发与创新实践,对保险产品创新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资本外逃——国际趋势与中国问题》杨海珍著定价:25.00元本书作者杨海珍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资本外逃理论研究与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并在“资本外逃”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她通过建立一个博弈论框架模型,分析了“资本外逃”发生的原因和存在制度缺陷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修正的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总量较大,而且其增幅在不同年份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我国存在着资本的大量外逃与外资的大量流入并存的现象;我国资本外逃在未来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规模上,并对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强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外逃现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频繁移动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出现资本外逃现象。我国在 2 0世纪 90年代 ,尤其是 90年代下半期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资本外逃的一般动机是出于预防货币风险 ,我国的资本外逃虽然也存在这样的动机。然而 ,我国的资本外逃在原因和方式上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对于有效控制资本外逃 ,我国政府的明智选择应该是以提高居民和企业对我国经济的信心为主。同时 ,逐渐放松管制 ,完善法律和监管环境 ,并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3.
We study China's illicit capital flow and document a change in its pattern. Specifically, we observe that China's capital flight, especially the one measured by trade misinvoicing, exhibits a weakened response in the post-2007 period to the covered interest disparity, which is a theoretical determinant of capital flight.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post-2007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capital control policy and trade frictions.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China's capital flight pattern and its determinants are affected by the crisis event. Further, both the canonical and additional explanatory variabl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measures of capital flight.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of managing China's capital flight, which requires information on the period and the type of capital flight that the policy authorities would like to targe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非寿险业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为考察对象,研究了欧盟Solvency Ⅱ与中国C-ROSS的差异,并利用中国保险市场60家财险公司的经验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olvency Ⅱ和C-ROSS对中国财险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存在差异。对于拥有传统业务结构的财险公司,Solvency Ⅱ对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更高,但是这种差距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缩小而减弱;对于以经营某些专业险种为主的财险公司,主营业务险种对两者差异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详细解释了Solvency Ⅱ与C-ROSS在非寿险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计算上的异同,对C-ROSS下一步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Much of the discussion 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 is directed toward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foreign capital flows, whereas the implications of resident capital outflows (capital fligh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remain largely unanalyzed. Using a dynamic panel methodology for twenty-two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between 1975 and 200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capital flight on investment and how this effect changes with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polici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apital flight reduces private investment dramatically but does not have any effect on public investment. Howev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n the marginal effect of capital flight on investment is found.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一个特别合约。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结合的过程就是创造实现价值(利润)的过程,创造实现的利润理应由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分享。问题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有多大?这就是计量问题;利润分享中如何确定他们各自占有的比例?这就是收益分割问题。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的基础,提出了“产权收益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当期收益的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与收益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IV-GMM)方法,从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发展视角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外逃和撤回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显著减弱了四种资本异常流动情形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金融市场发展显著降低了激增、中断和撤回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强化了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随着汇率制度弹性和金融发展程度变化,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结论对于各国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季度数据,基于IV-GMM方法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抑制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外逃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新兴经济体资本流...  相似文献   

19.
柏培文  杨伊婧 《金融研究》2020,475(1):47-68
本文通过建立生产部门的要素买方垄断市场均衡模型,利用199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及面板固定效应的工具变量(IV)估计方法加以分析,从劳动力价格扭曲视角解答了中国资本产出、资本回报与资本流向之谜,即中国经济如何在赶超阶段面临资本深化不断加剧和TFP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靠劳动力价格扭曲实现低资本产出与高资本回报水平共存,从而维持长期高速资本积累以及优质的资本流向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降低了资本产出效率,但这并不能掩盖由劳动力向资本方转移的垄断利润对资本回报的直接补贴,因此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中国维持高资本回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高资本回报水平实现了地区资本快速积累,劳动力价格扭曲对资本流向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抑制资本"脱实向虚"及吸引外资流入。因此,应正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赶超阶段的特殊作用,在矫正扭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更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其对资本回报和资本流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If the board of an insurance company wants to allocate capital to its business fields it is worth-while to base this decision on a conceptual distinction between profit and risk (safety first-principle). For calculating the amounts of capital allocated five methods can be used. These methods differ in the way risk is measured. To evaluat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methods four criteria are introduced: power, compatibility regarding the board’s preferences, costs and board involvement. Checking the criteria for each method gives the result that three methods are dominated. The board, therefore, has to choose only between the volatility based method (in its variance-proportional form) and the shortfall ba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