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这一原则,本文探讨了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路与方法,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为旨归,正确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托政府引导,打造文化精品,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黄梅侯爱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0):89-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幵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为克服时代难题,使中国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梅侯爱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0):89-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幵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为克服时代难题,使中国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4)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取向。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中华文化,要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齐浚洲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0):7-8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取向。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中华文化,要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8.
范再宏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8):76-78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脉络中不断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其中的优秀文化有着时代意义与价值。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也体现在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与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与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思想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并不断地学习与运用,具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9.
巩立超 《商业经济(哈尔滨)》2023,(2):152-153
新媒体具有自主开放、平等交互、即时快捷等特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路径,可以从受众到主体、从情感到内容、从现实到虚拟、从文化到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文化传承新媒体发展的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促进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媒介融合等措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承、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高校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校院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第二课堂实践等方面优化二者融合路径。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科学有效地通过教学设计将二者有机融合。笔者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影响及融入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构建并践行“语言技能+文化学习+语言竞赛+活动实践”的融入路径,创新“课内+课外、显性+隐性、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融入模式,突出“中国心、中国味、中国情”。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教学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要精神源泉。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交礼仪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体系,提出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参与体验、拓展教学时空等三个实施路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度融入社交礼仪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多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走向美好未来的起点,更是提升文化自信,逐步迈向世界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时代愿景下,作为青年学者,应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实际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的思想文化宝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育人过程,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文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对融入的实践路径和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与实践可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目标是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使大学生能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在保持差异性前提下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中国传统文化唯有积极地进行文化整合,才能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教师践行文化自信、弘扬文化自信的最基本职责.本文以《苏式生活美学》思政教学为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改革思路,希望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理工类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契入点,提出了理工类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包括构建公共必修课、传统文化选修课以及通识在线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组建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教材;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养分”,使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融合教学方式、营造融合教学氛围等措施,实现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育人效果,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