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艺术投资基金逐渐成为散户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分享艺术品增值收益的主流途径,然而运作模式单一、投资分散化程度低、门槛较高、存续期与锁定期设置不合理、专业团队不完整、退出风险大等方面的问题却亟待解决。优化结构、控制风险应是发展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梅建平  王从卉 《新财富》2007,(6):18-18,20,21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与房地产市场及证券市场一样,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近几年同样是高温不退。进入2007年,虽然这种高温还在持续,但与2006年的狂热相比,投资者对中国艺术品的追捧正在渐趋冷静与理性。最新发布的梅摩指数显示,艺术品的5年和10年期回报率首次超过股票。该指数也揭示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最大赢家也许永远是那些艺术品长期收藏者。  相似文献   

3.
4.
伴随着房市、股市的萎靡,投资者陆续将投资目标瞄准艺术品市场。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为艺术品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和满足市场需求,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展艺术品投资业务,但是与国外银行艺术品业务相比,国内银行的艺术品投资业务仍面临者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2015,(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成熟,投资领域开始走向繁荣,传统投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上高净值客户的需要,艺术品投资应运而生,如何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增值,是投资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艺术品投资进行概述,并分析了技术品投资价值及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不知不觉.2006年1已经来临了,而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芝术品拍卖会,用“火爆”来形容无疑是最为恰当的:拍卖纪录就如同碎瓷纷纷被刷新。但越是火爆,投资者越应该对于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仅仅看拍卖纪录,更要看它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判断自已的投资行为,而这也将成为今年艺术品投资的一条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汪丽君 《浙商》2006,(9):101-101
对于大多数浙商来说,前期的创业阶段已经暂告一段落。此时,艺术品投资与收藏这一新兴的投资项目却开始崭露头角。目前,我国的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已急速增长列7000万之众,每年的交易额以人民币200亿元为基数。并以每年至少10%到20%的速度迅速递增。艺术品收藏因其高回报率的资金回笼,灵活多样的资产转移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投资者的青睐。有专家断言,艺术品收藏将成为近段时间内收益量大的投资项目,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8.
投资艺术品要成功,掌握先机当然重要。所谓掌握先机,其实最重要的是发掘目前正处创作高峰期的中青代画家作品。  相似文献   

9.
《商界领袖》2004,(1):22-23
曾几何时,品位、格调这样的词语作为典型的小资语汇非常流行,显示了老百姓在物质生活得到初步满足时候对于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基本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的生活追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人云:“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又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这些矛盾的经验总结实际上是强调了还存在与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甚至更重要的东西,而在这一方面,更能显示人们的生活品位和格调。  相似文献   

10.
艺术地投资     
薛长青 《新财富》2007,(8):12-12
艺术品市场,这个在中国人的投资生活中曾经边缘,小众的部分,并末吸引主流资本的目光,但最近一两年,情况不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