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产品,消费需求弹性较大,且呈现周期性的特征,不但有个人需求,还有社会需求;既有显性的当前消费需求,也有潜在的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未来消费需求.本文试图从创新旅游产品的角度,来阐述新经济形势下,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样性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业现代化在我国表现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需求变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和促进这种消费需求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生活。我们把工业现代化的过程理解为,在适应人民现代化消费需求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创新生产的社会组织关系,在为人们提供网络消费的同时,引导人们消费信息产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科技,企业只有充分吸收利用,生产出高科技创新产品,才不失高科技所带来的机遇。由于购买行为源于消费需求,因而企业要设法使消费者具有对高科技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才能最终被购买而实现这类产品的价值。消费需求是可创导的,并能对其加以强化,最终达成购买行为,使“生产什么,就向消费者推广什么”的新营销观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实施旅游产品创新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旅游产品创新对改善我国旅游环境,引导旅游者消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旅游经营者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旅游产品创新时应该坚持的战略,积极开发时涉及的领域,并对保证旅游产品创新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志美 《技术经济》2002,21(2):17-19
随着经济的增长,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欲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不断落后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额在人们的消费总额中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品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当前,市场竟争空前激烈,如果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无法进人市场,只有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才能在市场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求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当前,产品质且方面存在的问题(1)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指导思想上看,支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是高速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工业,这种战略在建国初期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奠定工业化的基础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在高积累、大投放与快速度的同时,一方面积累挤压了消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付出的劳动代价还不相称,欠债甚…  相似文献   

7.
论供给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供给创新创造需求。供给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需求创新只能解决短期需求急剧下降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颓势,要使经济彻底摆脱衰退,进入持续稳定增长,只有不断地实行供给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产品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私营经济规划到了一个合理的位置,这无疑给私营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认为,为确保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培育其核心能力,私营企业应首先解决产品创新问题以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抓住消费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对促进私营企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私营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私营企业通过近20年的发展,但产品质量问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质量低是一个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黄登春 《经济师》2002,(4):67-68
供给创新包括技术、产品、制度、市场与管理的创新 ,是全方位的创新。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源就在于供给创新乏力 ,因而激励消费需求最根本的出路是不断进行供给创新 ,创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徐刚 《经济论坛》2003,(3):36-36
1.根据市场潜在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据资料显示,大约有25%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新需求而产生的。比如,减肥药物就是针对不断增加的肥胖人群对减肥的新需求而产生的;第一个推出市场的“海飞丝”洗发液则是针对人们去除“头皮屑”的新需求而设计的。因此,根据市场潜在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首先考虑的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的新需求,尤其是这种需求是否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开发的价值。由于消费者受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新需求,这种新需求的不断产生就是企业所面临的无穷尽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1.
所谓市场创新,即企业在了解现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它主要有产品、渠道、需求和技术四类来源,  相似文献   

12.
高冬冬 《时代经贸》2007,5(12Z):26-27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中,成功的企业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设计的软作用,不断的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最佳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工业设计时要去主动的认识市场、分析市场,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此外还要求产品设计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全方位的设计。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产品、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科技     
《商周刊》2013,(2):11-11
虽然许多业人认为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已经失去科技行业创新风向标的意义,但一年一度的CES仍然备受关注。近年来,CES已经不再是数码产品的世界,全球各大厂商也都瞄准了机会将自己的最新、最有趣的产品推广给客户,到底谁更略胜一筹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是指在农村地域内以全体农民作为消费主体对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农村公共产品通过共同消费实现的经济活动。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具有差异性、叠加性和动态性特征。影响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文章分析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的社会特征、农村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及消费环境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对工业设计流程的影响,运用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工业设计流程进行研究。认为传统的工业设计串行过程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以并行工程、产品创新工具类软件以及产品创新管理类软件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对工业设计流程进行重构,达到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时间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以手机设计为例分析现代工业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经济发展与消费观变迁: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该国的主流消费观。整体上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重商主义、工业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四个发展阶段,在"谁在消费"、"为谁消费"、"为何消费"、"消费什么"、"如何消费"、"谁缚消费"、"谁助消费"、"谁定消费"、"多少消费"、"在哪消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体经济时代聚焦物质需求和使用价值,差异化的劳动带来财富和发展;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注重心理需求和虚拟价值,差异化的生活带来财富和发展。打造差异化生活的重点,是立足文化优势,挖掘生活题材,打造差异化的心理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产品开发涉及企业的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慎恒 《经济师》2002,(9):153-154
科技日新月异 ,消费需求不断变化 ,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企业必须时刻动脑筋推陈出新 ,开发更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但是消费率却在不断下滑,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解决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在投资过剩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不合理,预防性动机所导致的流动性偏好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应实行供给管理政策,促进生产创新、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规模减税。  相似文献   

19.
休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在休闲经济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意识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消费产品的需求在悄然改变,各行各业也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及产品结构。饭店企业作为与人们休闲方式联系密切的部门,其产品供给的局限性也会日益明显,因此,饭店企业必须未雨绸缪,调整思路,创新产品,满足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产品创新追求“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欣民 《经济师》2004,(2):179-180
目前跨国公司产品创新管理的系统方法可以总结为创新战略的快速化、创新流程的便捷化、创新协作的网络化和创新手段的信息化 ,这有利于我国大型工业企业比较对照自己产品创新管理的差距 ,增强与跨国公司进行创新竞争和创新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