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汶川粮食应急保障供应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全国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汶川县粮食部门的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奋起抗灾,震后第一时间不顾家人和自身的安危.利用日产仅六吨的简单设备昼夜加工大米.解决滞留人员、救灾人员及当地居民的临时吃饭问题.随后又参与州内各县、国内和省内其它地区调入的粮食接收、存储和管理工作.按“每人每天一斤口粮”政策规定,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对稳定民心,促进灾后重建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已40周年,汶川大地震已1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四川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回顾、反思和展望,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有针对性的强化粮食应急能力建设,在更高层次保障四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导致在灾区服务“三农”的社区中小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和重大衍生风险,当前亟须出台相应的政策防范和化解这类非系统性的风险。汶川地震重灾中小金融机构短期无力抵御损失 “5.12”汶川大地震,直接受灾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四川、陕西、甘肃、重庆四(省市)损失严重。四川省21个市(州)的19个有程度不同的人员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国家外专局组织汶川5.12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甘肃、陕西和重庆有关人员,在美国进行为期二十天的灾后城镇重建规划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考察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城镇规划、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经验。在美期间,我们参观访问了加州交通厅、奥克兰海湾大桥建设工地、加州州政府、加州州长紧急事务服务厅及奥克兰市沿海区域办公室、纳帕市纳帕河洪水控制和纳帕河流保护项目、世界银行、洛杉矶市社区重建局.  相似文献   

5.
一 “5.12”汶川大地震,对中围应对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是一次全面的考验。此次地震的受灾区域范围覆盖四川、甘肃、陕西3省,受灾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波及上千万人口。其中,仅四川省就有18个县(市)、203个乡镇直接遭受特大地震重创,重灾区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波及人口达400多万。特大地震小仅造成山河改观,而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水利经济》2008,26(4)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2008年6月10日电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指挥部,对成功处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表示慰问。贺电说,经过连续10多天的艰苦奋战,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要求,成功处理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避免了大的损失,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四川省粮食应急供应经受了十多次严峻考验,包括2007、2008年的两次食用油抢购风潮,2008年的川南冰雪凝冻、汶川地震,2009年地震灾区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和大范围干旱、洪涝,2009-2011年川东北地区连年特大洪灾,2007-2012年川西北地区多次特大雪灾。特别是"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粮食职工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紧急加工抢运粮食,确保了灾区群众、抢险救援部队和抗震救灾人员的粮食应急供应。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使汉源县城和各乡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地震灾害涉及全县40个乡镇,251个村,22万人,其中死亡23人,重伤22人,受伤206人,有3.47万户13.7万间房屋倒塌,154.15万间方屋受损成危房,7.1万人需临时安置.  相似文献   

10.
开门建校     
给孩子们打造坚固的教舍,是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最牵动国人心弦的事情。6月8日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也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将学校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将"初中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相似文献   

11.
灾害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常态特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5·12"汶川大地震正是其中的典型.我国在"多难"的国情下如何建立有效的财政制度与政策成为"兴邦"之关键.为了积极应对灾害,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构建起应灾性财政预警和响应机制,为了加强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实现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为了有效开展灾害预防工作,实现应灾预算的制度化,加强应灾资金的绩效审核和监督.  相似文献   

12.
问:芦山地震应急粮油调运工作有哪些举措?答: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省粮食局更加重视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工作,应对灾情更加沉着有序,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本次地震应急粮油调运组织从容有序,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的建立、粮油储备多点多极布局、粮油应急储存和加工供应体系更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地震除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对区域自然生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也对惨遭不幸的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理构成极大的创伤,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社会生态都急需恢复。基于生态修复的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受灾地区生态环境水平,同时还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比较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科普型休闲农业与普通休闲农业的利润率,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科普型、感恩型、祈福型和重建生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出汶川地震灾区休闲农业发展应当紧扣地震重建的主题,在发展其他地方休闲农业共通的项目基础上,展现独特的汶川地震主题休闲、旅游项目的结论,并提出建立汶川地震研究部门和打造灾难IP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北川、平武和临近县市遭到重创,大量灾民失去家园后生存面临困境。在到处需要粮食、水和物资的情况下,市粮食局紧急请示市人民政府启动《绵阳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动用市级粮食储备用于全市灾民和部队、救灾志愿者的应急供应.并在中央救灾粮指标下达后立即组织调运加工.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灾后重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全国上下在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现在进入抗震救灾的第三个阶段--灾后重建.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为切入点,分析了这次四川地震中少数民族灾区原址重建和异地移民安置的优劣势,从而提出灾后四川少数民族重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就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郭玉安通讯员张勇) 5月24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感恩汇报会在成都都江堰举行。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出席汇报会并会见与会人员,副省长张作哈出席汇报会并讲话。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姜丽明、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合作金融系统领导近7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粮食系统迅速行动,顽强拼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保证了800多万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用粮之需,取得了抗震救灾粮食供应的初步胜利。当前,摆在四川粮食人面前的任务是:抓好抗震救灾和面上工作,促进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纯粹的市场经济运作不可能使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从法律手段、经济政策、行政干预、思想认识、科技创新等几方面制定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从而保证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在日前召开的银行业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以来,银监会如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以赴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具体情况。相关数据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及其周转库存粮食的急剧减少,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990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以地方储备为支柱,以农户和企业储备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粮食储备体系.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以储备原粮为主的储备制度在应对大范围突发自然灾害面前保障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各级政府逐步建立了多品种小包装储备粮食,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