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于包括水泥在内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5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计划在2015年底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很多人认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产能过剩"已变成水泥行业的"关键词"。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012年全年淘汰落后企业千余家、落后产能2.2亿吨,但水泥行业仍新增产能1.6亿吨。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水泥业的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中国经贸》2010,(11):85-85
近年来我国钢铁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近期国家再次提出加强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在2011年底前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的政策目标。淘汰落后产能能否有效解决产能过剩,为市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危机了,不少行业产能过剩,过剩就意味着其中一部分要淘汰。淘汰哪一部分呢?当然是落后的那一部分。这是常识,没人奇怪。  相似文献   

4.
5月6日,国家发改委透露,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阶段性的成功。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我国便制订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时间表,并开始大力实施。以缓和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产能过剩与连带弊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数字新闻     
《现代乡镇》2011,(4):12-12
2011年-18个行业-2255家企业 关键词:淘汰落后产能 工信部(2011-07-11):按照国务院、工信部的要求,各省(区、市)已将2011年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并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在当地政府网站和媒体上进行了公告,此次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2255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较多的省份有:河北291家、湖南226家、山西173家、河南151家、四川131家、广东114家、江西112家、山东102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0,(32):47-47
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8日向社会公告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关闭。这18个工业行业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企业2087家。  相似文献   

7.
淘汰落后产能一直是我国部分工业行业多年以来待解决的难题。此次的7号文则对十大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13,(20):5
为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相关部门已拟定方案并将上报中央决策层。总的来看,今后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而违规建设项目将被严厉整治。专家分析,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要是转变观念,把发展思路转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并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  相似文献   

9.
2004年钢铁产能过剩后,各地努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整合与升级。然而,钢铁产能不但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从2004年底的2.7亿吨增长至2012年底的9.2亿吨,而且,产能过剩的痼疾开始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蔓延。  相似文献   

10.
双周集锦     
政策吹风国家发改委出台投资调控新举措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和铁合金三个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到2010年,水泥行业预期产量为12.5亿吨,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1倍至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至3500家;焦化行业要用3-5年时间彻底淘汰土焦和改良焦,2007年底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炉,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以上,钢铁企业的焦炭产能占总产能的50%以上;到2010年,铁合金行业产能控制在1700万吨左右,比2005年减少25%,全面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  相似文献   

11.
郭莉 《首都经济》2010,(7):40-4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商业银行控制对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控制行业的信贷融资,吹响了银行业打造新型绿色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2.
上海工业园区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与劣势企业,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上海工业园区内不少产业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局面。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工业园区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中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不断积蓄低碳资产。南宁市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制度。并出台措施奖励自动退出落后产能的企业。2009年,南宁市先后对广西华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横县恒丰建材有限责任等12家企业淘汰了92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市财政兑现奖励360万元。同时,南宁市紧紧围绕重点行业,实现了全市制糖、制浆、造纸、淀粉、酒精、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在广西、全国实现了多个“率先”。  相似文献   

15.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9,(23):44-45
工信部: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进入2009年下半年以来,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要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对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近日在上海出席我的钢铁年会时指出,当前国内的产能过剩有三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首先是出口转内销的产能难以同国内需求真正对接。其次是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辛国斌表示,当前对于落后产能缺乏一个有效的退出机  相似文献   

16.
财经关键词     
投资过热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再度敲响了我国投资过热的警钟。防止“十一五”开局之年出现投资反弹,给“投资热”降温,成为2006年度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透露,全国范围内,一季度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已达到16个;制造业的30个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40%的就有16个。由于近年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份针对重点行业的调查显示,我国的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有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为抑制投资过热苗头,我国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和计划,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注重运用土地供给引导和优化投资结构,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防止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快增长。同时,我国在2006年一年之内进行了2次银行加息,以期解决银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问题。6月,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并集中出台了水泥、焦化和铁合金3个产能过剩行业...  相似文献   

17.
与金融危机前比较,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从局部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过剩。在我国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这一老大难问题需要找找根源。  相似文献   

18.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2,(15):86-8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出版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工业篇)》中明确指出: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迫切需要建立起解决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换挡减速将进入"常态化",将给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实  相似文献   

20.
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内需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对拉动内需效果显著的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政策在调控的基础上有可能适度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