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沿海开发的增长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兼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下的江苏沿海地区,应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科学地选择一个能够结合市场力量自发推动和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的区域来形成增长极,进而快速带动沿海地区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南通作为江海交汇的关键节点和长三角经济向北翼腹地拓展的第一梯度城市,是江苏沿海开发应该首先着力培育的第一增长极,并从政策资源倾斜、交通设施改善、产业布局调整和开放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含义和发展前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西部经济增长极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东部三个增长极和西部三个增长极的自然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指标比较,提出了西部增长极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贺铿 《经济》2013,(6):118-118
当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的困境。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内需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不足;第二是长期以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第三是长期依赖投资保增长,导致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  相似文献   

4.
面向海洋:构建江苏经济第四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江临海是世界城市与产业的聚集带,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江苏沿海地区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加快沿海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构建江苏经济第四增长极,正当其时。加快沿海开发,要明确思路和任务,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港口崛起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城市振兴为龙头,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经过充分调研与国际比较,发现"中部金三角"就区位优势、科教资源及其辐射圈而言很有潜力。为顺利实施我国经济转型,应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与金融创新新引擎、新动力的巨大潜能,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让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补融合;培育中国"硅谷"与科技"巨人"式企业,助推"中部金三角"经济起飞,使其率先成为中...  相似文献   

6.
邱爽 《生产力研究》2005,(11):143-14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曾一度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地。但现在东北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其他三个经济增长极相比,差距已十分明显。“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的分工优势,以及自身的潜力和后劲,都意味着东北发展前景广阔,成长空间巨大。因此,振兴东北、打造东北增长极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创新的理念,走创新之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流科技园区大都处于产业主导状态,为了充分放大科技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以"创新极"支撑"增长极",必须促使科技园区从产业主导向创新突破转变。为此,应该特别重视:以制度创新强化科技园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借助产业集群汇聚科技园区的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对科技园区的外溢效应;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对科技园区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俟 《当代经济》2003,(3):38-3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动人心,而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运用增长极理论,努力营造各地的增长极地,加快全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增长撅形成的条件、种类和主要特点:增长极产业和区域选择的基本原则;我国增长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窦淑娟  孙丽  孙海涛 《时代经贸》2010,(14):244-245
增长极形成的条件、种类和主要特点:增长极产业和区域选择的基本原则;我目增长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梁欣 《广东经济》2010,(9):10-15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创办于1990年,座落于中山市东部,东临珠江口,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火炬开发区是在一片滩涂上创办起来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0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七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六大工业园、五大主题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的丁业发展格局,成为珠江口西翼重要的科技产业基地、中山经济主要的增长极。2009年,火炬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226.1亿元,工业总产值900.5亿元,税收3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出口总值5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位居全市24个镇区的首位(占全市的1/4至1/7),且增长率全部达到两位数。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东南沿海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时期,面对路径依赖、自主创新技术欠缺、体制机制等问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处理好短期增长和长远能力提升的关系,健全倒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突出抓好质量、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政府率先转型,探索设立示范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业用了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赶超了许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发展地位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关口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家扩大内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智力服务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旅游业要实现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旅游策划、规划、设计、运营、营销、管理等环节,以创新促进发展理念的提升、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摆在中西部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经济任务就是要重构区域增长极。而重构的关键就是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是现代增长极形成的前提和关键,改革后,中西部增长极未能形成的关键症结,并不是政府没有去调整经济结构,而恰恰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结构,限制了经济主体的产业选择方向与布局及要素的聚集,即关键是政府制度创新滞后,因此,中西部地区增长极的重构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徐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01-102
介绍了新古典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指出其与现实存在的诸多矛盾,并进一步阐述不平衡增长的思想理论,包含了佩鲁提出的经济增长极概念,进而引出经济增长极理论,探讨该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在实际建设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反思当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发展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之一,其重要特点是打破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桎梏,提出以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但是,经济增长极理论本身就只关注经济的增长,因而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应为经济发展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运用,无不体现出经济指标的唯一性,而忽视了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观经济研究: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观经济或称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本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特征 ,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九点新进展 ,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这一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新思路 ,其中包括增长极定位新原则、非均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都市圈增长极发展战略、牛肚子战略的再思考 ,以及关于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问题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努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已出现较明显的经济区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都先是若干个有关联的地理单元因经济发展协作需要而自然集聚在一起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协作体,再由政府推动明确界定经济区范围并各自对本经济区域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协调。海峡经济区是以血脉相连的东岸台湾、西岸福建为主体,还要联合与闽台文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峡西岸的几个地区,例如要联合在广东有边缘化趋势的潮汕地区和长三角之外的浙江温州地区以及赣东南地区,才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这些地区与福建接壤,由于地缘人缘关系,自古以来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就比较密切。闽南与潮汕文化语言、风俗相近,闽北与温州相近,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畲客话等,这几个地区历史上就与福建省内和其相邻地区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刘利 《大陆桥视野》2012,(20):46-47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资源和优势,是企业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持久动力。港口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强化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的思想,始终奉行“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港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道路,有力地推动了港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贡献率为抓手,从而形成产业先发优势。其不仅能克服稀缺性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而且还能激发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基于微笑曲线理论视角,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目标,着眼于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对接我国不同区域发展特征,探讨不同区域特征下创新驱动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